琅琊古道人文历史特色走出洗心亭,便踏上了琅琊古道。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走着走着,突然苍山横卧,道尽路断。可是,你继续前行,一转变便豁然开朗,只见古道依然,一座青石砌成的拱形门楼,镇于两山之间,楼额上刻"峰回路转"四个大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峰回路转"四个大 ...
马陵古道人文历史 马陵古道距郯城县城东南16公里,隶属红花镇,全区南北长2公里,总面积有2000余亩。主要景点有孔望山望海楼、马陵古道、孔子登临处、一步跨亿年、红石海、龙母庙、孙膑弃灶处、龙尾谷、良泉涧、黑龙泉井、由吾修仙洞、石上甘露池、仰天佛、雪乡农家乐、细石器遗址等。目前景点系开放式原生态,下一步将按照景区总体规划进行整体开发。望海楼位于山外岩村正东1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山峰围绕, ...
石门古道人文历史特色遗址长约18米,宽约1米,高出河面15米。石门道初凿于秦,即“五尺道”。汉武帝时唐蒙在此基础上又修成“南夷道”:北起僰道治所(今宜宾市),沿符黑水(南广河)南行,经庆符石门过高县、筠连,转而向西至盐津、豆沙关,过大关北渡洒鱼河,再向南至云南昭通,达曲靖,全长2000余里。唐天宝中鲜于仲通伐南诏失利,退兵时封闭石门,贞元九年(793年)节度使韦皋谴监察御使催佐时赴云南复通,号为“ ...
祁门大洪岭古道人文历史祁门地处万山之中,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历代祁门人为了大洪岭通道,多次修建,捐输很多。这条通道开拓始于何时,今已难考。明万历(1573)前,南坡上岭以今大坦老岭之月形为起点,万历后以燕窝里为起点。关于这次改路,祁门民间有湘源郑寡妇捐金辟新路的故事,颇有趣味。大洪岭最后一次重修为清道光元年(1821),从明万历年间开辟修建到道光年间,历经2百多年苍桑,水冲石剥,道路损坏严重,于是来 ...
三月岭盐马古道人文历史特色位于海洋山下,是古代省际商道的一段,为湘桂古商道的中段,民国时期是兴安、灵川、临桂三县的要道,现仍保存完好,该古道的建成仅次于灵渠,也是灵渠物资运输的陆路重要补充。其路面用石板、石头镶成,宽一米有余,道路两旁古树林立,其苍劲之势可与黄山松相媲美,古松夹道长达5公里,溪水、瀑布、峡谷、古亭、古桥贯穿其间,景色秀丽。路上有长亭两座,古朴典雅,读一遍长亭中的古碑文会使你在不知不 ...
环江黔桂古道人文历史特色环江黔桂古道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距环江县城55千米。环江至贵州荔波公路可通达。历史上是贵州、四川、云南与广西、广东等地经济交往的重要通道,内地客商通过此道,向外输出药材、兽皮等土特产品,沿海烟商则通过此道向内地贩运鸦片。古道是古代大西南经济文化交流和出海的通道。其地处黔桂要冲,沟通着川、滇、黔、桂、粤五省。从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朝代,都是农、官、 ...
灵沁古道人文历史古人行路,以肩挑步行为主,至多是以马车或牲畜代步,秦晋古道斩山巷,铺石坡,路面宽阔,尚可车马行驶,灵沁古道却只可人马通行,属捷径便道。它横穿石膏山腹部,直通沁源县的鱼儿泉,连通汾河谷地与上党盆地,在石膏山境内约有十几里的路程。古道的历史,上可追溯到汉初,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记载。虽然难走,但人走多了,就有了名人大贤甚至帝王大将的足迹。因此,灵沁古道为石膏山的人文底韵、文化内涵,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