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坪古道

#

人文历史

仙坪古道,据石门陈氏宗谱记载:仙坪原来叫烧纸坟头,民国初期一位教书先生陈新桂认为不雅,于是改为仙址文投。直至1951年此处才被改为仙坪。又据说,明朝洪武皇朱元璋来到此地,见山上有龙腾迹象,遂称有仙气。故又在明朝初年时,借着仙气庇佑带兵三出仙坪奇袭金华都,古道上至今还保持着洪武殿,练兵校场等遗址。

特色

出浦江县城东南十里,有连绵青山东西而列,即为南山。南山绵亘的山脉间,突兀耸出百药尖、朱云尖、雷公尖诸峰;峰峦间又藏匿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沟涧,使得南山境内峡谷幽深,溪瀑壮观。 南山是古老的旅游区,自宋以来就遐迩闻名,誉满浙中。 白石源峡谷是南山之精华,至谷口,便见漫漫水流如带,蜿蜒伸向幽谷深处。船行于清碧的水上,抬眼满目苍翠,两岸青山耸峙,水未尽处有一处码头,离船拾级,便到叉口,左右有溪上行,即为白石东西二源。 南山景区奇石散布,有丽水秀谷中状如春笋的石柱,有闸门西面的顽皮小狗踏石,有威猛雄健的展翅苍鹰,有神形毕肖的世硕石硅,有被传为明洪武皇帝挥剑劈开的试剑石,还有济公石、乌龟石、天鹅石等等,峡谷之中,不时亮出奇石一方。 峡谷之内溪瀑众多,山溪常年潺潺不息,溪水清澈见底,又有无数龙潭依随溪的高低如串珠挂于山谷,或大或小或圆或扁,潭因地而成形,水因势而晶莹。白石西源的白石湫云瀑布为古代浦阳十景之一,高约十余米,宽二三米,垂直而下,声如洪钟,瀑下有龙潭近二十米见方,水极清洌,极具气势。 南山还有一个奇异之处就是洞窟。白石源东源大坎的山上,有一个名叫阳沟的石窟,除此之外,石香炉峰又称一奇,另外一奇即是白石源的一个俗称“铁风车”的地方,“铁风车”其实仅一方岩石,石下冷风嗖嗖,凉浸无比。 南山中林木苍郁,芳岗坪鸳鸯林独具魅力。山中除一般草木外,有草药四百多种,何首乌成片成沟,苦丁茶沟坞争翠,有名的百药尖山峰就矗立其间,古往今来,是乡民采药治病的“神山”。 走进“义乌飞地”之——仙坪:愿“仙气”常在   在义乌西北,与浦江、兰溪接壤的是一片茫茫苍苍、此起彼伏、延绵而望不到边的大山。在这片大山中,有一块地方叫仙坪,然而就是这里,又被浦江人称作“义乌飞地”。   这里怎么会成为义乌飞地,其中这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春日的雨,淅淅沥沥。从上溪镇出发,汽车在盘山公路飞驰,四面八方的山上都是开满野花的山林,起先是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汽车开了半个小时之后,水泥公路转入一条只能容入一辆汽车通行的简易公路,开车的仙坪村支部书记陈程森说,这里已经开始进入浦江山区,到仙坪村还要6里路,经过几上几下的颠簸,在一栋房子前,汽车停了下来,打开车门,风雨扑面而来,好冷。   义乌“飞地”发脉于浦江的南山,这一带的山峰都可以说成是白石源山脉的支脉。解放之前,它一直属义乌管辖。旧义乌地名志中形容“飞地”:此地,位于乡政府驻地黄山乡5公里,属于仙坪村委会,65户、183人,先居烧纸坟头,村里呈不规则块状阶梯式,散落在大草坪北部的山腰,坐东南朝西北,四周都是浦江平安、大许、潘宅的柴山,1991年和黄山至大草坪的盘山公路接通。   据石门陈氏宗谱记载:仙坪原来叫烧纸坟头,民国初期一位教书先生陈新桂认为不雅,于是改为仙址文投。据说,明朝洪武皇朱元璋来到此地,山上有龙飞舞的痕迹,称有仙气。1951年改为仙坪。 从仙坪通向浦江白石湾有一条古道,沿溪而行,听泉水丁冬,赏幽谷风景,一时让人忘却跋山涉水之苦,仙坪飞地,多古木,这些古木可以说是一个地方,一个村庄历史的见证,古树高大的躯干,像是在诉说陈氏族人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劳作,顽强生息的故事。陈程森,这位曾经在这里居住了40年的汉子谈起仙坪,充满感情地说,仙坪人历代都是干活出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老人言,早年都是以砍柴挑柴卖谋生,传说是“种点粮食混肚皮,挑点毛柴卖油盐”,“牛肩头,一担进一担出”,这是祖祖辈辈仙坪人的真实写照。在这里,还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传说,神仙的眷恋,给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留下了诗一般的名字,可那仙气,却不能在祖祖辈辈的山民身边驻足;青柴棍酒的浓香,年年都把山村浸泡,可酒醒之后,冬日依旧冰雪封路,夏日照常草木焦枯,仙坪人依旧贫穷四季。   1949年仙坪解放,有仙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继而改成仙坪俱乐部,后成立仙坪剧团,对当时新四军、八路军的宣传起了一定的作用,1960年村里办起了学校,1974年村里买了发电机并点上电灯,1982年装上自来水,1996年开始做田爬岭到仙坪村机耕路,2001年10月通车。 山外的世界在变,小山村也要变。这些年来,党和政府扶贫帮困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仙坪。在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扶持下,水库建成了,接水管道铺设了,简易公路开通了…… 2002年仙坪人走出了大山,奔向小康,奔向富裕。过去的仙坪,永远留在云雾缭绕的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