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瑞古道

#

人文历史

历史上曾是人声喧哗,牛马嘶鸣,是旧时瞿湖山路交通最捷径的黄金古道,也是温州府城通往青田的西大门,承担着军事战略和经济重镇的作用

特色

古道缓缓延伸,古道用块石或条石砌成,多数地段平缓。约上行半小时,在古道的北侧有一大石岩。石岩背上平坦,岩下宽约六、七米,深约十几米,此石岩系一天然大岩石,颇为独特神奇。岩上阴刻隶书“石岩屋”三字。每字字径约80×80厘米。在三字左侧为“王卓书”(竖排)、右侧为“民国廿七年岁在戊寅春刊”(竖排)。书者“王卓”现无考。在岩下有一青石碑,石碑大小85×65厘米。厚约6厘米。底座用花岗岩石块,大小65×95厘米。上、左、右三侧外框用花岗岩石条榫卯连结。碑文主要记载的是从分水城至瞿溪、雄溪山岭,原本路面狭窄,崎岖不平,天雨则路滑,酷暑则难熬,人人视山路为畏途。后经瑞安人发起集资修路,许多人纷纷响应,捐资助力,历三年才修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竣工,然后沿路遍植枫香树二百多株。清光绪十九年(1893),曾进士出身,任广西学政的瑞安人孙锵铭为其撰写《分水城到瞿溪、雄溪种树记》记其事。前人栽树,后人受益,如今这些枫香树亭亭亭玉立,浓荫蔽日,形成一道山间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再顺岭向上,约走十多分钟,便有一岩石踞然而立,为“蛙蟆岩”。从蛙蟆岩上行大约十几分钟,看到分水城。是永嘉与瑞安的分界处,这儿的水分两侧流。古时永、瑞两县的勘测者依水而分界,水往南边流为瑞安,水往北边流为永嘉。故岭为分水岭。人们在此地筑城为分水城。分水城全长500多米,高约4米,厚3.6米。城墙正中有一城门洞,高3米,宽3.2米,深7米。1990年,由瓯海区人民政府公布定为区级文保单位。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宗源翰修撰的《浙江水陆道里志?永嘉分图》上(现存台湾省图书馆)标有此三座分水城,为现存文献中所能记载的分水城资料。历史上,在永嘉(今瓯海)和瑞安分界处的群山中,分布着3座分水城。三座分水城为小岭分水城、桐岭分水城、分水岭分水城,确切的建筑年代不详,大约在明中叶、三座分水城曾起着防御外敌、保护永嘉府城的作用,除此之外,有的当时还承担着设卡稽查征税等功能,还是两县分界标志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