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岐大岭古道

#

人文历史

地理名片:鄞州瞻岐大岭古道始建于明朝,距今约500年,即是茶马古道,也是一条运盐的官道。初从西岙(岐西)起步,晚清时周、谢两姓从瞻岐东岙另辟道路,成为岐东通往外界的主道。而今,古道起于瞻岐镇东一村开口岩,终为东吴镇勤勇村凤下溪,全长5公里,俗称“十里大岭”。 


美丽传说 萦绕古道


旧时,大岭古道是瞻岐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当地大宗农副产品输出以及生活必需品的进入,都是肩挑背驮经这条古道流通的。瞻岐沿海,很早就有盐场了,而盐又是重要的生活用品,由政府控制,因此,大岭古道不仅是茶马古道,也是一条运盐的官道。古道在瞻岐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无论年长与否,瞻岐人都能够讲述“开口岩神牛入海”、“棋盘山仙人弈棋”等与古道相关的美丽传说。


一提起“神牛入海”的传说,当地村民70多岁的章大爷可是如数家珍,他说这个故事至少源于明末清初。当时后山谢氏太公家一小孩在开口岩边放牛玩耍,玩累了睡在岩石上,梦见一手拿佛尘的老人正把他的大黄牛赶出石门,而石门徐徐闭合。牧童奋起追赶,只抓住了牛尾,用力过猛拉断了,转而向老人赔牛。老人笑着说:“此牛本从瑶池来,往日红尘若许载,岐山缺少可犁田,如今牵它去耕海。”说话间,大黄牛腾空而起,飞向瞻岐南门口的象山港,变成了一座“黄牛礁”,此后,瞻岐人垦海造田不止。


原如两扇大门、八字对开的岩石,因神牛入海闭合,只剩一条小缝隙,被后人取名“开口岩”。如今,“开口岩”位于瞻岐镇东一村,是瞻岐大岭古道的起点,而“黄牛礁”已与陆地接壤。

至于“棋盘山仙人弈棋”的传说,说的则是瞻岐东岙一樵夫上山砍柴,看见山岗上两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弈棋,驻足围观,直至忘我境界。而今沿着大岭古道上山,棋盘石与观棋樵夫的脚印仍能依稀辨认。


百年瞻岐山 一朝变通途


“过去,瞻岐人到宁波需要备足干粮、盘缠,头天一早出发,在傍晚时分到达少白河头。如果顺利赶上一日一班摇橹拉纤的夜航船,第二天天亮就可以到宁波了。”章大爷说。


数百年来,瞻岐食盐、金桔、鲜鱼等特产的外销,及当地所需的布匹、火油、肥皂等输入大都要经过大岭古道。当时,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人力,纯粹依靠扁担从大岭挑进挑出,一些青壮年劳力以“担夫”卖力谋生。


“以前,我挑着140多斤的东西走步道,往返宁波跟瞻岐,现在交通发达了,在镇上搭乘汽车,三四十分钟,就到宁波了。”章大爷告诉记者。古道在民国时期都非常繁忙,来往的人很多;解放后因为公交车的开通,以及通往咸祥镇道路的修建,大家开始不太走这条古道了;到了2004年,宝瞻公路全线贯通,瞻岐人盼望已久的“瞻岐山变通途”的梦想成真了。之后,除了一些护林员,基本上没人走这条路了。


如今,由于古道沿途风景怡人、陡缓交错,而且是天然的氧吧,不仅周边的村民经常来此登高望远,崇尚健康生活的年轻人也纷纷慕名而来。


寻先人足迹 览一路风景


从这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口岩”开始,沿着新铺设的水泥路面,平缓而上,一面重峦叠嶂、郁郁葱葱,一面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依稀间,还能看见提着篮子在山溪边洗衣的村民。


东山亭,几位驴友着装的男女正巧在此休息,一打听,原来他们是从镇海、北仑过来登游步道的。“下午在此爬爬山,傍晚下山正好可以尝尝瞻岐特有的海鲜。”说起瞻岐的海鲜,驴友小张可来了劲,瞻岐的新鲜泥螺、红膏石蟹、大鲳鱼……新鲜就是美味。


有着500年历史的大岭古道,彰显着瞻岐山水气韵,后人在不破坏古道原有的天然气韵的基础上,所做的适当开发,也让游客眼前焕然一新。


登斯道,寻先人足迹,览一路风景;漫步古道,体味岁月中那些遗留至今的珍贵。昔日岐东通往外界的官道、盐道,现在已成周边村民的健身步道、驴友们健身赏玩的游道。

特色

沿路风景:瞻岐大岭分上耸、横里和下耸三节。古道盘旋在山峦叠翠的峰谷之间,沿线有裴将军庙(上保庙)、慧日禅寺、棋盘石、东山亭、马吃水潭、“风割耳朵”、护驾亭等众多自然和文化景观,又有“开口岩神牛入海”、“棋盘山仙人弈棋”等美丽传说。


从瞻岐大岭高处远眺,波涛万顷的象山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从大岭横里来到众乐亭,眼前豁然开朗,这里的上百亩茶园云蒸霞蔚、四季常绿,令人心旷神怡。


茶山美景,四月中旬,还可以看到整片映山红花海。 


宁波人若在某件事物上加一个“大”字,多半是为了强调该事物的地位、分量和重要性。比如娘舅大石头,大货佬,某某大庙,某某大岭等等。瞻岐大岭就是这样一条曾经在鄞东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古道。


没有公路和汽车的时代,瞻岐大岭是沟通瞻岐滨海地区和宁波平原之间的交通要道,瞻岐人求学赶考做生意,山货海货运出山,城里洋货买进来,乃至军旅马帮通行,都有赖于这条通道。从瞻岐出发到宁波,其中山路要翻越两个岭,第一就是瞻岐大岭,长十里;再翻越天童的少白岭,然后在少白河头乘航船才到宁波


瞻岐大岭从瞻岐东一村上山,分为上耸、横里、风割耳朵、下耸几个分段,终于天童勤勇村凤下溪,最高点叫“风割耳朵”,意为此地冬天的时候,西北风甚烈,双耳犹有被割之痛。风割耳朵海拔548米,岭越高,两边的路越长,所以以前的人荷担翻越瞻岐大岭,的确是极其艰辛的。


这十里山路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就成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礼物。择三两好友,一路谈笑风生,陡处须使劲,稍微出出汗,在绿色怀抱中吐纳一番,洗肺而怡神,实在是一种现代紧张生活的好调剂。


爬瞻岐大岭。在凤下溪泊好车,问乡人登临之路,过小水库到半岭亭,山路呈“之”字形直上,不是一个“之”,而是许多个“之”,这一段按瞻岐人得说法叫下耸,上行累够呛,及登顶,即是风割耳朵。岭上,早春的风湿润凉爽,凉爽当然是相对山爬得热气腾腾而言的,实际上这不仅风口,而且因海拔的关系,还偏寒,山下的杂树都吐嫩芽,这里还光秃秃的没有消息,春天要比山下晚月余降临。自然,登高望远,山峦叠嶂,茶坡起伏,视野开阔,可堪一看。


接下来是所谓的众乐亭,其实是过去挑夫旅人走卒憩息喝茶的地方,旧时代这里茶由一庵提供,后来庵废,成了生产队的库房存屋壳残垣。便进入相对平坦的横里,到马吃水潭,一路直下到瞻岐西岙,继续朝前走,不久,到上耸。逆行去瞻岐,上耸,是持续下坡,半路有东山亭,几付石柱对子很老,通俗上口,什么肩斜日,携清风,乃是过去古人寂寞行旅中的一分诗意。


出山口有一个好大的寺庙,是慧日禅寺,近年来香火旺,发展快,全赖性海法师操持,此人之前有所耳闻,说少年在此出家修行,后去台湾,成了高僧,闻知慧日寺仍在,便来重振,果然弄出个名堂来,此所谓缘的力量是无穷的,你说性海法师如何执着,如何伟大,他或许会淡淡一笑,说,这是一种缘分。这缘来自他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古道上来来往往人,两山夹溪的清新流畅,树木走兽的生息轮回,等等,都是构成性海法师美好回忆的点点滴滴。


沿溪而下行,煞是轻松,东一、东二,南二、南一,这地名倒也落得简单,把瞻岐镇区切豆腐一样切成若干区块。


这一路,自慧日禅寺,过上耸,至横里,到风割耳朵,至下耸“之”字形回旋下山,才和瞻岐人出山的方向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