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古道

#

人文历史

福州北边有条“状元古道”!先不说沿途有多少历史遗迹,光是“状元”二字就让人热血沸腾。只可惜,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古道开始荒废,除了上山种田的农民偶尔走走外,几乎无人踏足。时间一长,古道几乎被杂草覆盖。


其实,这古道本名“大北岭”,起于福州新店镇象峰村,终于宦溪镇,主线路全长3.6公里,因是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后人习惯称其“状元古道”。

 

新“三山觉路”保留了古时建筑风格。


当地人说,古道原本是用溪卵石和石块铺成,曾因年代久远,变得破败不堪,难以行走。从2007年开始,人们用新的石板替掉破损路面。修复后的登山道被拓成两米多宽的石板路,沿途绿树葱葱,空气清新。


“三山觉路”的古亭遗址,曾是当年驿站所在。未修复前,它只是一座破旧的石牌坊,在乱石砌成的拱形门上,嵌刻有“三山觉路”的匾额,字迹很模糊。


一直以来,“三山觉路”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个谜。由于关于“状元古道”的史料并不多,坊间流传说法不一。古道修复方案设计者、古建筑设计总监陈剑灵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三山”乃福州别称,“觉路”可能为“觉悟”的含义,很可能是某个进京赶考的学子路过此地,题写的很有文学韵味的名字。

 

修复后的“新亭”。


有关文史专家介绍,福州有四条省际古道,“大北岭”古道是其中“福温古道”的遗存。该古道是宋嘉祐三年(1058年)淮安知县樊纪募资,依山势修筑。


由于“大北岭”古道是古代福州经连江、罗源、宁德、霞浦、福鼎通往浙江温州的北驿道,古代闽都子弟进京赶考都从这走,可以说,几乎当年所有福州状元都踏上过大北岭古道。


此外,当年在古道上来往的商贾、百姓更是络绎不绝。因此在大北岭古道出口还曾形成一条古街,建有客栈、中药铺、京果店、海产摊、肉铺等十余家店铺,可见当年古道的繁华。(由古道网整理)

特色

检察官学校站(岭下)下车,右拐上山便是崇福寺,左拐进入一个工地便是状元岭古道登山道起点。

    


              状元岭登山道前的一棵人字榕
           

               人字榕盘根错节,极尽缠绵     

            状元岭古道入口有牌坊

    

             一路上满目青翠,群峰崔嵬  

  

           直通崇福寺的登山道旁土路 

   

          回望城区,依稀可见秀峰路

漫步古道,群山翠绿、碧岭绵亘,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肺,惬意盎然,可惜游人尚少,稍嫌僻静。

途中有两座新修复不久的古亭,相距不是太远。首先是当年驿站的所在,在乱石砌成的拱形门上嵌着“三山觉路”的匾额。听说,修复用的乱石与这块匾额倒是货真价实旧物利用,至于“三山觉路”的含义,众说纷纭,据我理解,三山没有异义,是福州的别称,“觉”在《说文》中“从见”,估计是说一路由福州走来,崇山峻岭,只有这条古道蜿蜒可见吧。前行不了多远,就看到“阶亭”了,边上也堆了些废旧的石材,已有点年代,估计此亭也有些年份了。亭中间供着无量寿佛,石碑上写着“光绪三年春”。

         

                “三山觉路”亭  

         

              “三山觉路”匾额    



                “三山觉路”内景    

         

             “阶亭”离“三山觉路”不远    

     

                “阶亭”内景          

            

             碑上落款时间为光绪三年春

古道的尽头到处只见人为的痕迹,只有崖壁上“状元岭”三字简劲有力,大家手笔,细端详,原来是当年的福州市人大副主任,晋安区区委书记陈吉所书,状元岭公园的规划建设是陈书记所抓项目,亲力亲为,为古道题字。在状元岭三字不远,有个“南无阿弥陀佛”的题字,落款是鼓山比丘无明留念,康熙九年闽县弟子张仕祯立,已有些年头。

题字旁有一个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两层结构,中式风格,听说叫“状元阁”,供登山游人休憩、娱乐之用。只是看着水泥柱子,觉得怪碍眼,有点不伦不类的。    

       福州市人大副主任、晋安区委书院陈吉题“状元岭”

     修建中的“状元阁”     

    

                  康熙九年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
 山下远远便能看见宦溪镇的身影了,听着鸡犬相闻,流水潺潺。不远处一座古桥与桥头供奉玄天上帝的“北极府”屹立不倒。

   
          状元岭古道的尽头是宦溪镇

   

        桥头的“北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