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源古道

#

人文历史

穿“龟蛇把门”,探古朴民居
 
沿着马金溪向北前行,205国道旁的山峦郁郁葱葱,风景如画。当司机提醒石柱村将至时,眼前忽现一奇景:断裂山脊前,一脉岩石延伸至山脚,极像一条巨蟒游走山间,而与之对应的是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包前伸出一块巨石,犹如一只气宇轩昂的神龟。
 
随行的开化县地方文史专家吴德良介绍,龟蛇在道教星象学中称玄武,是道教文化的象征,故此地有“龟蛇把门”的意境。
 
相传,当年明朝内阁首辅商辂罢相回乡途经这“龟蛇把门,将相并行”的宝地曾欣然断言:三年后必官复原位。但当他看到断崖时,又绝望感叹:“龙脉已断,我不复出也。”
 
据说,商辂去世前,曾要求家人在石柱村的“断肠沟”边留下一座衣冠冢。人们猜想,商辂是想以宰相之身修复龙脉,图后世腾达。
 
白墙黛瓦、古朴清幽的“继述堂”是石柱村的祠堂。推开木门,穿过前进戏台,看到中厅中柱两边各有一倒挂狮木雕,神态可爱,栩栩如生,整个牛腿用一块独木雕刻而成,其技艺之精湛,令人叹绝。
 
“祖德流芳”的匾额之下,村人们至今仍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尽管久经风侵虫蚀,字迹斑驳,但那立于高堂之上的庄严之气,仍令人肃然起敬。
 
走出祠堂,转入一清幽小巷,踏上平整的青石板,拾级而上,随走随看,一步一景。石柱村常年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所以这里的屋顶斜坡较大,檐口较深,以利于疏导雨水。好奇地走入一户人家,一进门便有一股清凉之气沁人心脾。
 
大堂前的天井采光纳气,有“接祥纳福,四水归堂”之瑞意,梁架间以松柏祥云为饰,更添平静祥和之气。80岁的姜生娥老人就住在这里,她告诉我们,这座屋子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而在这幽幽的老宅阁楼上,至今还存放着石柱村胡、汪两姓的宗谱,发黄的纸卷,承载着这座村庄的过往云烟。
 
听“双龙传说”,访庙亭神话
 
开化县与安徽黄山市接壤,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依山势修建的悠悠古道将徽州与外界相连,徽商才得以游走四方。而石柱村,正位于从徽州到开化的徽开古道上。
 
开化县地方文史专家吴德良说,徽开古道古时候素有“三里一庙,五里一亭”的说法。北魏时禁止佛教,大拆寺院,虔诚的佛教徒将目光投向偏僻山村,以致马金霞山一带“一时红墙眩目,木鱼震耳”。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这里的寺庙渐渐成为江南特有的“外亭内庙”格局,里半间为作功课的庙堂,外半间为过往行人避雨歇脚的凉亭,周围的小片土地无偿给寺庙耕种,而僧人则烧些茶水给路人解渴。
 
石柱村里现存的一座泗洲亭,便是当年繁盛的泗洲庙遗址,古驿道往庙亭中间穿过,亭子仅靠一根石柱。村支书汪苏桃介绍说,当地人曾在石柱上凿出一个佛龛,用以摆放掌管水路的泗洲佛像。
 
传说900余年前,节逢双龙,洪水肆虐,“母龙自岭里出,至大乌潭盘驻以待;公龙自横潭出,因无可蔽身,为泗洲佛所斩,成九段。母龙怒,腾身摆尾,翻天覆地,以致河流改道。”后双龙化作两根石柱,公龙柱因已气绝故寸草不生,而母龙柱上则草木繁盛,四季常青。这个神话故事便是石柱村得名的由来,公龙柱立于村头,母龙柱立于村尾,遥相呼应。
 
神话自然是人们主观世界的臆想,这“双龙”的故事何尝不像古时一对青年男女为抗争封建礼教而双双殉情的写照。
 
尽管泗洲庙已经无存,但不时仍有善男信女到此造访,他们会在在遗址上插一簇香烧一叠纸,乞求泗洲佛的庇佑。那石壁上黑色的焚烧痕迹,便是今人对这一方土地“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虔诚祝愿。
 
对于石柱村而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之境不免过于冷清,在这里,石柱、古道、古樟、清溪、野渡,加上泗洲亭的点缀,显得古朴清幽而不失勃勃生机。
 

【古村轶事】
立于继述堂口,隔溪相望,可见对面的山上有一奇景:一块块形状奇特的石柱从低矮灌木之中突起,像一柄柄利剑插于山体之上,当地人称之为“剑石”。
 
相传黄巢起义时途经此地,与敌军搏杀,插剑于此山,利剑瞬间化为石柱。后因敌强我弱,黄巢失利而退,藏身于泗洲凉亭边的山洞之中。冥冥之中似有神明相助,追兵到时,洞口已结满蜘蛛网,看似没有人马经过的痕迹。追兵继续前行追杀,黄巢残部则幸运逃过此劫。
 
石柱、古道、古樟、清溪、野渡,加上石柱亭的点缀,让这座村庄显得古朴清幽而不失勃勃生机。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古道上的寺庙渐渐成为江南特有的“外亭内庙”格局。
 
现存的泗洲亭,便是当年繁盛的泗洲庙遗址。

浙江衢州开化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北靠黄山,东连千岛湖,西依三清山,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当地百姓家中用具也大多为木制品,不仅如此,开化还是重要的木材输出地,从开化砍伐的树木便通过钱江源古道往外输送行销,甚至还把木行开到杭州等地。


此外,钱江源的婚嫁习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无论是国内国外,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一般都是白天或傍晚举行婚礼。但在钱江源,新娘却是出嫁在半夜,天亮之前办婚礼。


而且迎亲、接亲、成亲的规矩程序很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婚嫁一定要分两天才能实施。女方出嫁的前一天白天,男方一般要派出两批人,一批是运嫁妆的,一批是接亲的。那天,女方各种嫁妆摆在堂前,男方接单时须给女方的有关贵宾送红包后,嫁妆才可放到女主家门口。一般到中午,女方摆了酒席宴请后,男方就可将嫁妆先行接回家。第二批是男方接亲的人。一般派四个人或六个人,都是新郎的至亲加上一个能言善辩又颇有威望的称为“礼生”的人。这些人来接亲,都必须自己带着灯笼、火把,天黑时将灯笼点上挂到柱子上,这个灯笼必须亮到第二天天明。


据当地人介绍,这种婚俗已沿袭了数百年。究竟是什么原因新娘要在半夜出嫁,天亮拜堂呢?我问了很多人,答案都不一致。有的人说是为了抢时间,而且若当地有同天结婚的,一般更要赶早,据说谁早,谁的运气就好;有的人认为可能是过去兵荒马乱,晚上新娘出嫁不会遭劫;有的人认为旧社会穷,男方付不起彩礼,女的做不起嫁妆,只好半夜抢亲……


岁月如梭,时代已进入21世纪,当地许多的风俗民情都已改变,可这里此种婚俗却依然如故,足见当地的民风淳朴。今天的钱江源已成为生态旅游胜地,有关部门正在发掘将这一独特的婚俗展现给游客,让游客们在欣赏钱江源头秀丽山水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大山深处淳朴迷人的“抢亲”风俗。

特色

土鸡煲
土鸡用的是110天左右、净重2斤左右、没有下过蛋的农家土鸡,吃的是山间的虫和草,喝的是溪涧清泉水。由于是山地放养的,漫山遍野地跑,飞在树梢上栖息,这种鸡精力旺盛,抓一只鸡要花费半个多小时。
 
土鸡煲是用白炭炭火土法煨制的,用开化清泉水,加入自酿米酒,放入开化土猪风肉炖制3个小时,底汤清鲜,鸡肉极有韧性,肉质紧凑有咬劲,土鸡的本味、香味醇厚浓郁,口感鲜滑,鸡汤就一个字——鲜!
 
开化青蛳
青蛳即清水螺蛳,他和一般的螺蛳不同,黑色细长的外壳,里面是灰绿色的鲜肉,就连可以食用的肠子也是绿色的。当地的食客告诉笔者,要说味道最鲜美的当属钱塘江源头齐溪镇乡间小溪活水里的青蛳了,生长水域的水质越好,青蛳的个头越大,颜色越黑,肠子越绿,吃起来才越有味道。出了开化就很难在河里找到青蛳了,因为青蛳的生长对水温、水质和周围环境的要求很高,水一定是要活水,而且不能太深,也不能有污染,否则就没有清水螺蛳了,它与圆圆的田螺味道自然相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