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宁古道

#

人文历史

此线路沿途古迹众多,既保留了如东明禅寺、群仙道观等释道文化遗址,也有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梦溪笔谈》的著作者沈括的墓地,还有传说中的古战场。民国以前,无论是乡人运输竹木,还是商贾南北往来,乃至兵家行军作战,翻九度岭、越安溪广济桥是杭宁古道的必经之路。


在安溪坑门与德清县上柏炭桥间有九度关隘,关隘用大石块砌成,建有石墙和关门,称“安溪关”。九度岭位于东明山森林公园内,又名九洞岭、九重岭,西2公里为梯子岭。梯子岭、九洞岭古道为古代杭州至德清武康的交通要道之一,梯子岭、九洞岭系古道关隘、要扼之地。相传是因为抗金名将岳飞曾率岳家军在此九战南下的金兵,因得名“九度岭”。清咸丰间,太平军李秀成率部从梯子岭、九洞岭经安溪、良渚、勾庄攻杭州,当地有“长毛翻过九洞岭、张丞庙里做戏文”之俗语。今九洞岭上尚留有两道块石垒砌的残墙。民国以前,无论是乡人运输竹木,还是商贾南北往来,乃至兵家行军作战,翻九度岭、越安溪广济桥是杭宁古道的必经之路,这片山林,其实不寂寞,她见证了历史悠悠千年的兴衰浮沉。


 

位于东明山森林公园内,沿山道拾级而上,至山腰,即是颇负盛名的东明寺。据《杭县志稿祠庙》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相传建文帝遁迹至此,时旭日始旦,题曰东明。自归国后,方知为帝。今范其遗像,有手植牡丹、色白如银”。传说当年燕王起兵,建文帝碍于叔侄情分只守不攻,最后沦落到仓惶出逃,随行有翰林院编修程济、吴王教授杨应能、监察御史叶稀贤。君臣四人远走南方,一日,来到安溪古道山,正当紫微高照,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环顾此山坐北朝南,气势雄伟,俨然一把金龙座椅,远处苕溪如带,波光粼粼,蜿蜒东去,恰似一条巨龙。逊帝叹“天赐我天然行宫也”,即在山上古道寺落发出家。古道山则改名东明山,古道寺亦改为东明寺,建文帝在寺内,还手植丹桂一棵,倒插牡丹一株。东明寺大殿内还有一副楹联:
 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随偈而化。
 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
 
据寺中还俗老僧周连庆说,东明寺是迄今约600多年的古寺,曾几经兴衰,清康熙间重建,民国年间香火鼎盛。原东明寺寺屋70余间,进山门后前殿为天王殿,四大金刚雕像不仅高大,且工艺精湛传神,出自能工巧匠之手,虽仿效杭州灵隐金刚塑像,但佛像之“活”优于灵隐;中殿为大雄宝殿,供奉三世如来、观音菩萨、十八罗汉,放置大铁钟;后殿为方丈室,又名桂花厅。原有寺谱代代相传,惜乎抗战时期毁于兵燹——1941年农历七月三十日,被日本鬼子付之一炬,三天三夜才烧尽,一座数百年的深山古刹就这样被烧得只剩下三间偏房,连方丈殿前那株树龄600多年的丹桂亦不能幸免于难,只剩一截枯焦的树干。尚可辨识的是在仅存的偏屋里砌有一块石碑,系康熙年间所立,记载着建寺简况。然而令人称奇的是,那株被烧死的金银桂,不知何时又枯木逢春开始抽枝发芽,且金银双色各半,虽然仅靠着一方残皮维生,每年中秋佳节依然芳香四溢。

特色

红烧羊肉
余杭是全国湖羊主产区之一,临平红烧羊肉更是久享盛誉,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它选用稚口雄性湖羊肉为主料,天然植物为调料,以色泽深红、糯而不散、浓香悦目著称,具有益气补血,温中补虚,防病强身,清热解毒、滋补壮阳御寒之功能。
 
塘栖枇杷
塘栖枇杷是余杭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的传统特色果品,其优良品种软条白沙和大红袍的品质与风味均为全国第一。塘栖枇杷有1400余年的栽培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唐书?地理志》中有“余杭郡岁贡枇杷”的记载。塘栖枇杷在塘栖镇形成了独特的枇杷经济、枇杷文化和枇杷生态。据史书记载,塘栖枇杷始种于隋,繁盛于唐,极盛于明末清初。塘栖在明清时名列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有“江南佳丽地”之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塘栖枇杷胜于他乡,白为上,黄次之。”清光绪《塘栖志》中记载:“四五月时,金弹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远返苏沪,岭南荔枝无以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