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古道

#

人文历史

早在唐代时,越州是海内名郡,而平水则是越州所属会稽县的五大名镇之一,并开始有了竹木山货的交易,出现了“平水草市”的名称。当时,嵊县北乡、稽东、青坛、王坛的山货都要经陶赵岙、胡家岙翻陶元岭,经金渔岙,过平水到平水埠头,再装船运载到绍兴,而所需生活日用品亦经此道挑运进山。


当然,最繁忙的要数茶运季节,由于平水位于山水交接之处,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加上平水四周历来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因此,大量茶叶的产销使平水茶市很快形成,特别是自清初至民国,近三百年间更达鼎盛时期。据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仅平水珠茶的年产量就高达15万担至20万担,平水茶区茶栈数量多达100余家。嵊县、新昌、稽东、王坛的茶叶必经陶元岭而到平水,挑运茶叶的挑夫日夜络绎不绝。直至1980年后,随着山区公路的不断延伸,交通运输的发展,陶元岭才失去了过去的繁忙。


日铸岭,又名太平冈,是平水境内上灶与王化的界岭。日铸岭古道南起下祝自然村的金山寺,北至梅园村的锁泗桥,昔日为南通嵊县、台州、温州,北连绍兴、杭州、宁波的交通要道。


日铸岭名字的来历据《康熙会稽县志》记载,相传越王勾践时欧冶子在此设上、中、下三灶铸剑。铸剑用的木炭从山里去运出去的,因为每日铸剑,故名“日铸岭”。而宋代学者吴处厚的《青箱杂记》中则写到:“昔欧冶子铸剑,他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此岭名日铸岭。”虽然说法不同,但都能显出日铸岭独特的历史渊源。


日铸岭上的日铸茶在宋朝已是浙江名茶代表。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草茶盛产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铸)第一。”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亦云:“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相传岭上资寿亭附近有处御茶湾,那里曾有十几株奇特茶树,其芽长至二三寸,绒毛纤白,时所产之茶被列为贡品。


不过,上青古道的魅力还不仅仅于此。又名陶宴岭的陶元岭,位于平水镇金渔村,建于明清时期。南朝齐梁年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隐居于此,岭由此得名。元初诗人林景熙《游陶宴岭》诗云:“笑佛青萝问隐君,千岩秋色此平分,当时宴坐无人识,惟有清风共白云。”而陆游祖父左丞相陆佃亦在此结庐读书,墓就在陶元岭支峰下。


作为绍兴人,陆游祖父隐居于此,可以理解;而有“山中臣相”美名的陶弘景也将此作为隐居之所,说明魁力还真不一般。


因为祖父隐居于此,陆游曾多次行走这些古岭道,并作诗《自上灶过陶山》,“宿雨初收见夕阳,纵横流水入陂塘。蚕家忌客门门闭,茶户供官处处忙。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不因萧散遗尘事,那觉人间白日长。”有人便开始猜测,这首诗描写的究竟是陶元岭还是日铸岭上的情形?

特色

驰名中外的绍兴平水珠茶,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香味浓郁,经久耐泡,被誉为绿色的珍珠活。嗜茶者赞为“江南第一名茶”。平水一带早在唐代就是茶叶集散之地。历来是贡品,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名茶之一。1985年在西班牙优质食品评比中,夺得世界金质奖。
 

绍兴素以“丝绸之府”著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作过《缭绫》一诗,盛赞绍兴丝绸之精美。这里出产的白厂丝、绢丝、打线丝和各式绸缎被面、丝绸服装,琳琅满目,巧夺天工。隋唐绍兴成为全国丝绸的主要产地。那时的“越罗”已闻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