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里兰草、大甲蓆帽,是中
台湾素享盛名的招牌特产。溪石磊磊的大
安溪,为
苗栗县与
台中县划出地理分野,而其下游湿地孕育出的兰草,也为两岸城镇创造出盛极一时的蓆帽手工业,其中以北岸苑里的手编生产,以及南岸大甲的外销出口,名气最为响亮。兰
草编织起源于原住民的手艺,早在18世纪,苑里一带的平埔族妇女就发现野生兰草晒干后相当坚韧、不易折断,于是拿来编制袋子、刀带及头带等用品,后来更自创编出兰草蓆,由于睡来舒爽芳香,又便于折叠携带,来此开垦的汉人试用后纷纷叫好,便开始学习编蓆技法,同时大量种植兰草及改良加工技术。当时,汉人在织法上加入龙凤及山水图案,称为“加纹蓆”,由于品质精良、造型优美,加上透气舒爽,因此深受达官显贵喜爱,而有“龙须蓆”美称。苑里妇女更创出草帽织法,技艺迅速普传到邻近乡镇,自此,苑里的手编蓆帽蔚为一格,领衔风骚。而在此同时,大甲商人则率先设立了商行,为市场丰厚的苑里帽蓆打开外销之路。当时海线铁路未开通,苑里的帽蓆都靠轻便铁路运到大甲,再由纵贯铁路转出口,因此“大甲帽蓆”声名远播,倒是真正的产地——苑里,反而名气略逊一筹。如今的苑里,是西部海线上一个悠闲的小镇,老街上如今仅剩159号的“振发”和116号的“谦昌”两家帽蓆老店,贩卖本地纯手工制蓆帽、名片夹、杯垫、手提袋,店中不乏几十年前的古董,保存了昔日兰草编织的好手艺。此外,苑里镇农会四楼也设立一座兰草文物馆,详细展出苑里帽蓆编织的历史,以模型展示兰草编织的过程,并陈列龙凤蓆、草帽、提袋等精美编织品。至于昔日的外销集散地大甲镇,目前市面上只能买到素面草蓆及草帽。为了让民众进一步了解草编之美,大甲镇农会里也有座草编展示馆,陈列国宝级的龙凤蓆及草帽、提袋等作品,但仅上班时间开放。(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