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中藏药材非常丰富,草地山林广产贝母、甘松羌活木香虫草等几百余种中药材。冬草夏草虽然名称平淡无奇,其形成却十分有趣。

  对于虫草,清朝吴其壑的《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曾有如下说明:“冬在土中,身为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僵化为草。”冬虫夏草,此之谓也。这里指的“老蚕”,以虫草为例,是蝙蝠蛾等昆虫的幼虫经真菌寄生僵化而成。这种成虫多栖居于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中,即一般在海拔3800多米以上的地带。生于以小叶杜鹃等为主的杜鹃灌丛至高山草甸地带。虫草属真菌的子囊孢子粘附在寄主幼虫的外壳上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菌丝侵入寄主体腔内。被虫草菌感染的昆虫,初则行动迟缓,后则呈现不宁静和烦躁不安的状态。当菌丝在感病幼虫体内数天以后,虫体的外壳出现明显的褪色现象,由深褐黄而淡黄,此时尚可缓慢爬行,即可发现感染该菌的幼虫,全身披以灰白色菌丝,蠕动爬行于多种杜鹃和蒿草等丛中。到惊蛰至清明季节是感病幼虫的显病季节,此时罹病昆虫体内的菌丝繁殖速度增强,病虫加速靠拢附近布有植物根系的土壤,潜于地表下4—8厘米深的部位,逐渐死亡僵化。在地表下僵虫体腔内的菌丝在吸收体内营养的同时,菌丝由营养阶段转化为有性阶段。迄至小满或芒种,即可发现虫体呈与地表垂直状,由僵虫头部伸出棒状的子座,钻出土表。所谓虫草之“草”,就是子座。由于子座多在春夏出土,故叫“夏草”。子座呈紫褐色,外表具有不甚光滑,针尖大小的突起,肉眼可辨。小孔即有子囊壳腔的开口,内具长棒状的子囊和细长分隔的子囊孢子。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虫草一般认为最早见于1757年(清乾二十二年)刊行的、吴仪洛所撰写的《本草从新》,并明确地指出它具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痨嗽”的功效。其实,人们应用它要早得多。藏族同胞早已用它入药,称之为“雅扎贡布”,直译就是冬虫夏草;还有种说法是明代中叶就已经向日本出口了。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