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下民宿大总管
- ·
- 2018-10-26
本地游学活动,旅行攻略分享,民宿房东/房客故事...
栝瓯古道人文历史 说起丽水的古道,括苍古道肯定最为众人所知。相比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括苍,栝瓯古道就显得“低调”很多。 栝瓯古道沿瓯江而筑,是一条丽水经青田到温州的古道,全长逾百公里。 在清顺治年间,栝瓯古道同“西交三衢”的通济古道连成一线,合称为永嘉官路。虽然为官路,但是由于丽水到温州有一条宽阔的瓯江水上要道,所以自古以来,权臣政要、文人墨客、富商巨贾到丽水后皆是弃陆登船,水上来往栝瓯两地。即使
长溪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小桃花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张家岭古道人文历史 张家岭古道是连接象峰村、东山村和横溪、奉化的交通要道,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古道近期经过修理后很平整,可以算得上古道中的高速公路,山顶上的张家亭也重新盖的,有休息坐椅和厕所。真是个爬山的好地方。特色 张家岭古道,古道的头在省道S71上城村边上。这是条繁忙的省道,有着烦噪的汽车声。上山转个弯就安静了。 这里的溪水很小,会发出轻轻的呻吟声。林间偶然听到一二只小鸟,重一声,轻一声,懒一声
线路设计包含14个伦敦经典景点,从舌尖品味伦敦(英式早餐、下午茶),深度探索艺术文化(博物馆、西区观剧)和特色集市,做个最有范儿的伦敦客。
唐姑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徽楚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帽顶山景区距马鬃岭往东5000米,有主峰海拔1525米,因山峰耸入云霄,状如缨帽,故称为帽顶山。此山多洞,相传有明代道家老金爷修炼处的老金洞、陈抟老祖修道住过的仙人洞、东麓“龟板道人”修行的山洞等。帽顶山有一座山寨,原为“汪八斗”所建,目的是对抗捻军的围困,内有城墙,城门至今保存完好无损。更为奇妙的是寨顶一侧石缝中有一泉水,清凉甘醇,堪称世间纯净水。离帽顶山不远处还有一座山寨
双城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王岘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神玄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北坑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湘赣茶盐古道人文历史 这条古道修建于明末清初1663年—1665年之间,为当时的朝廷组织修建,起初为泥路,1883年,一位叫成启昌的富商捐出家资,将道路砌成了宽一步的石头路。 整个古道保存良好,由近1亿块石板、石块铺就而成,取材皆为当地的山石,经过加工,道路十分平整。整个古道都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群山峻岭间蜿蜒穿行,踏上古道,更是一种感恩与钦佩。仰望碧空,松竹的枝叶挽成了屋顶,漫步古道,野花
鼓浪屿是个适合漫步的岛。岛上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步行鼓浪屿,享受小岛的慢节奏,是个不错的体验。
云台古道人文历史 此古道据说修建于宋代,始建于公元908年。古道盘山而上,路面平整且宽,路边堆砌的灰色石块相互紧密的挤在一起,棱角分明、错落有致,坚固的分布在古道上,护卫着这条荒凉的古道。渐渐废弃的古代商道早已湮没在苍凉的群山之中,却难以掩饰曾经的繁华。在踏上古道的瞬间,感受到它以往的浮华虽已沉寂,但每一寸土地依然写照着古时行进在这条路上的人们,或许还有厮杀的痕迹。当我真正踩着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块
贺州古道人文历史 目前此古道仅存8公里遗迹。 另据《太平寰宇记贺州桂岭县》中记载:“桂岭南二十七公里贺水边,有越王渡遗迹,该处贺水边石上有石栉、石履、俗云昔越王渡水脱履堕栉于此,二物今犹在。”《水经注》亦有类似记载。这记载的传说成分居多,也可说是春秋战国时南北交往路线的佐证之一。 据《南越策记》记载,汉高祖十一年,中大夫陆贾出使南越时,就是从潇水“取道桂岭顺贺江下西江登锦石山到达番禺”(今广州)的
秦直道人文历史秦直道是中国劳动人民在距今2200年前,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沿着山岭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长达700余公里、宽50米左右的车马大道。而且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选线、改线、施工、建筑驿站、邮亭等任务,其速度之快,工程之艰巨,在中国乃至世界筑路史上可谓奇迹!直道修成以后,除在军事上收到威慑的效果以外,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据《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一书中的
西山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香炉峰古道人文历史炉峰禅寺,古名天柱精舍、天柱山寺,曾名南天竺,素为观音道场,称越中名刹。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炉峰禅寺”额。炉峰禅寺位于绍兴城东南隅会稽山别峰香炉峰。寺基,初始只据海拔354米的峰顶一方。这里峭壁高耸,巨石环拱,旋折如螺,直立如柱,状若炉鼎。信众在此架岩立楹,骑峰建寺,殿阁凌云。炉峰寺始建年代不详。南朝宋大明间(457—464),高僧慧静栖于天柱山寺,著述弘
择阳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雪窦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铜山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适合时间比较充裕的游客,沿一号公路自北向南行驶,行程安排适中,涵盖大小城市,能最好地体验沿线每一个旅行地的特色和风光。
广福庵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岭南青盐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快活岭(快怀岭)古道人文历史 快怀岭的东位于龙东村,坐落在黄石山张家尖北麓。快怀岭北西岭脚西测,田梧自然村东面。快怀岭的南位于上湾村的黄石山次峰铜钱背西麓上方山湾之处,快怀岭就在村西北边黄石山张家尖西鞍部。快怀岭从村西经过,北山的行人从村西北方沿山而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轮船河可通白楼下,永中寺前街等地。 现在的快怀岭,岭北有机场大道南侧起步为新路,水泥阶梯,宽度为2.6米,(老路1.5米),
浸水营古道人文历史因1874发生牡丹社事件,清廷遂展开了辟建开山抚番的工程,开凿了几条通往后山的越岭道。光绪8年(1882)正式修筑这条平埔族人移民东部之路,当初命名“三条仑道”。到清末都是唯一可通往后山之路。日治时期,日本人亦8次修建清朝的三条仑道,使之成为镇压当地原住民排湾族的理番道路,也因为道路经过最高的警备据点为浸水营,所以路名不沿袭旧名,而被称为“浸水营越岭道”,经拓建的浸水营越岭道路径
小灵锋古道人文历史灵峰寺有一座葛仙殿,葛仙殿供奉的是葛洪的塑像,西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东晋咸和二年(327年),方士葛洪来到这里炼丹,葛洪,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在他隐居灵峰山的时候,瘟疫流行,葛洪广采草药,制药布施,使众多百姓起死回生。每年阴历初一到初十是灵峰寺香火最旺的日子,因为传说中初十是葛仙翁的生日,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纪念这位悬壶济世的先人。[1]寺院有一口井,据说是葛洪炼丹时挖掘的
大洋千年古道人文历史缙云三面环山,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南部则是海拔1500米的大洋山。从古道的命名便可得知,大洋古道正绵亘于常年云雾缭绕、林木茂盛的大洋山中。有浙江东南沿海第一高峰之称的大洋山原来并不叫大洋山,而叫大蝉山。解放后推崇文字简化运动,由于“洋”字妇幼皆识,便取代了古越方言字“蝉”,因此,大蝉成了如今的大洋。大洋山历史上为江浙门户,海防要地。南宋绍兴年间,朝廷在大洋山置三姑
合岙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屿山古道人文历史这条古道从下庵村出发,途径屿山村,最后到达庙后村。庙后是著名作家琦君的故乡。沿着古道,寻找琦君的故乡,可谓意蕴悠长,别有意义。竹海中的古道,如琦君笔下的思乡情,蜿蜒悠长,古朴纯净,如梦似幻。情长路更长,茫茫竹海,漫漫古道,这片孕育琦君的山水既有乡野女孩的明净纯朴,又有大家闺秀的端庄秀气。据1983年9月编辑出版的《瓯海县地名概况》记载:屿山,清属于永嘉县泰清乡23都。屿山曾命名林山
此地汇集侠骨柔肠,义薄云天,剑胆琴心的英雄豪杰 ,更有漂亮小哥哥,小姐姐江湖儿女出没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