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陵川钢板书为晋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陵川钢板书:因说书者手持钢板演唱而得名。由当地“干板书”吸收河南“四股弦”音乐素材演变而成。流行于陵川全境,盛行时曾流传泽州高平长治、壶关以及河南辉县与陵川相邻的部分地区。以演唱中长篇书目见长,也是演唱传统曲(书)目数量较多的曲种。坐场演唱,以唱为主,说唱相间。形成年代无文字记载。相传,早在清末演唱活动就已渗透到百姓们的婚丧等风俗习惯中。一人多角,出进人物。清末民初,出现了艺人相约二三人合作演唱的方式。1946年陵川成立盲人宣传队,陵川钢板书成为盲宣队主要演唱的曲种。演唱的传统曲(书)目有《包公案》、《刘公案》、《响马传》等80余篇。它的音乐唱腔属单曲体唱腔结构,有[引腔]、[正腔]、[紧腔]、[哭腔]等唱腔。历史上有名望的演员有刘聚发,王秀魁等10余名。

  该曲种音乐资料已收编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西卷》。陵川钢板书处于濒危: BNBVISTA.COM

  一、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施实,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基本解散,民间零散吹打乐者自由相约组成八音会办婚丧挣现钱极为普遍,村传统艺术缺乏研习意识。而钢板书艺人逐渐减少,目前只有陵川县盲人曲艺队尚有人能够演唱陵川钢板书。

BNBVISTA.COM

  二、陵川钢板书长期囿于传统形式而较少革新创造,也是它逐渐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