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三千多年前的冀东大地上,曾经辉煌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诸侯国——孤竹国。孤竹国第九世君墨胎子朝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因礼让为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而闻名于世,后被儒家始祖孔子尊为圣贤;被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写进《史记》;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一颂再颂;被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冠以“百世之师”而流传至今。

  伯夷、叔齐让国成仁、耻食周粟的高举,绵延出华夏民族的清明之气、仁义之风,成就了中国的礼仪之邦,大国风范;也滋养了卢龙这方水土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卢龙县城附近,流传着许多以伯夷、叔齐精神为内涵的民间故事,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被做成石刻,镶嵌在城门左右的墙壁上,以示宣传教化。 Copyright BNBVISTA.COM

  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的夷齐精神,不仅属于一种地域文化的范畴,它的潜在影响是在于它融入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大体系;它不仅构成了燕赵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且对儒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启蒙促进作用。伯夷、叔齐被孔子和孟子尊为圣贤,说明夷齐的思想行为对他们的影响之深。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孟子主张“王道仁政”,而伯夷、叔齐是这些主张的先行者、先驱者。伯夷、叔齐同样是反对“以暴易暴”或用武力解决矛盾的先驱者,他们在中国最早提出了“不能以武力夺取天下神器”和坚决反对“以暴易暴”的思想,从而为中国文明史提供了足以光照千秋的一宗重要思想资源。他们同样是中国知识分子为理想而敢于献身的先驱者,在这种精神的照耀下,影响和培育了从屈原到文天祥到李大钊等一大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理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令后人敬仰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夷齐精神、传播伯夷、叔齐的故事,对提升人的道德水准、启迪人的价值取向,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BNBVISTA.COM

  在民间,在渤海之滨,燕山脚下,在伯夷、叔齐生活过的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事以建筑、歌曲和歌谣等多种形式被传承着,他们的后人,用一种虔诚而朴素的行为方式,表达着对两位先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