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手门武术属于少林流派,是在拦路拳和练手拳的直接影响下,由李金刚、封水伯等人于1650年创始于天津大直沽天妃宫庙的,至今已有358年的历史。拦手门武术是天津地区也是中国武术久负盛名的优秀传统项目,讲究练养相兼、内外双修。在中国武术运动中属于长拳类。拦手武术已传十一代人,分布世界各地。 天下民宿
2010年,天津市河东区的“拦手门”,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拦手门是中国武术中较为稀罕的上乘功夫,它攻防合一,每逢交手,招架来拳时常使对方跌倒或伤及臂膀内脏。拦手拳表面看起来安逸娴静,但出手瞬间如手枪一触即发,能在各种不利的角度,发出各种长、短、横、直之劲,其劲突法性强、变化莫测,而且出手非常快,常使对方败后仍不知手迹。
拦手拳的动作简朴无华,除直劲外多横劲,如斩劲、贴劲、荡劲、崩劲、插劲、抖劲、蹭劲、弹震劲等,且一招之中常含沉、脆、粘、松、裹、拧、撑七种复合劲。
Copyright BNBVISTA.COM
拦手拳套路有操拳、拦手拳、翻拳、炮拳等,每套的单式动作都要反复单练,使速度、劲力、行气自然精熟。拳趟、拳式练熟后,接练打桩,操练臂、胸、肋、背、肩、臀、腿等,使各部位加大发力并能经得起对方击打。拦手拳在练拳术、内功、打桩的基础上,可作两人实打,各自使用各种攻防方法。实打时,讲究内外合一,以攻为主,上下密切配合,步法要快、活、稳。
BNBVISTA.COM
相传,明将郑海宁游落天津,传拦路拳于河东大直沽天妃宫庙内的一众习武青年;后河南人郑天兴又传练手拳于众。经传人李金刚等人不断研习,创编出拦手拳和翻拳,并于1652年在大直沽天妃宫庙正式戳场子立门户。从此,拦手拳术就在天津扎根。传至第六代有刘长海、陈连芳等人在操拳、拦手拳、翻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又创编了以猛化疾,猛进迅击的炮拳,形成了“操、拦、翻、炮”四套母拳。第七代刘万福(天津市武术工作委员会首届委员)从四套母拳中,提炼出“三十六招”实用技法,使拦手拳的招法更加简捷实用。民国时期,拦手拳在天津盛行。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又传到四川、上海等地。
拦手门武术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的传统武术项目,是中国28大武术门派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唯一一个起源于天津的武术门派。拦手门武术是中国武林中的一支奇葩,而真正将他发扬光大的就是拦手门的第七代传人张文仲。 Copyright BNBVISTA.COM
拦手门最初是不外传的,因此没有完整的拳谱资料。而武林讲的是‘有拳无门不成派,有派无谱不成门。有门可归派,有派才能立门户。’”所以张文仲秉承着这个传统,把师傅张文庆传下来的一整套拳谱资料融合了其他前辈留下来的资料,组织整理,并在1963年创建“津拦手武术团”。当代弟子——张文仲 天下民宿
2002年张文仲在天津体院教授梅杭强先生和天津武术协会郭秀英女士的协助下,创办了“津门拦手拳研究会”并任首届会长。开始着手整理各种材料,准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宜。为此,他们还设计出了自己的会徽,会徽上的几个英语单词就是为了让拦手武术可以走向世界而特别设计的。
Copyright BNBVISTA.COM
2007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第七代传人张文仲也被市政府批准为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拦手武术作为唯一一个起源于天津的门派,它的发展无疑创造了天津武术界的一段佳话,而如今他们也正在为天津的武术走向世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