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卡尔乐:民间卡尔乐分布在阿里地区的札达、普兰、日土县的农区,乐舞的卡尔乐包括日土的亚巴亚玛(谐巴谐玛)。亚巴亚玛是卡尔器乐与当地民间歌舞谐巴谐玛、弦舞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卡尔性质的乐舞,其乐曲具有套曲性,乐曲的先后演奏和衔接相对固定,曲体结构程式化,基本结构是由前奏、卡尔鲁(卡尔歌)、卡尔舞组成。卡尔歌和卡尔舞交替进行,舞时用卡尔乐器演奏而无歌,歌唱时无器乐演奏和舞蹈。卡尔乐舞是当地民间大型的歌舞乐艺术,卡尔有男子来跳,女子来跳“弦”(阿里古老的喜庆歌舞),当地民间有男卡尔、女弦的说法。 Copyright BNBVISTA.COM
果谐:(意为圆圈舞)普遍流传于日土广大农牧区,是一种规模加大的野外圆舞的形式,其人数不限,多时可达100多人,跳舞时男女各为一边,排成圆圈,手拉着手。开始男女两方以较慢的节奏轮流边唱边舞,一到快节奏时,男女双方同时唱歌跳舞。其内容多为叙述词,也有用问答形式对歌的。叙述词丰富多彩,多数赞美自然风光。“果谐”跳唱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一般除逢年过节或重大祭祀活动,平常空闲时只要人群聚集便随时可跳。常见于农村的村头、广场、打麦场上、节日里。这种合着快板说辞的跳法叫“谐体”(尾声)。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弦舞:“弦”约公元10世纪之前起源于扎达,后流传于日土,分为“阿弦”、“拨弦”两种,“阿弦”即持鼓起舞,“拨弦”即面具舞,身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以珍珠、玛瑙、象牙、琥珀等装饰。舞时形成圆圈、斜线或龙摆尾状,分别以高低音鼓伴奏。鼓时,跳舞者不歌唱,低鼓点表演,随后,由领舞者领唱,众人合唱,前走两步,后退两步,分别抬动双脚,一步一抬,步伐舒缓稳重,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