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姚安花灯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花灯有史可查的最早时间为明代,流传较广。无特定的传人和编创,靠父母辈的言传身教、年轻人耳濡目染,代代相传至今。花灯演出通常在春节期间,由农民组织玩灯班子前往各村各户去表演。

  姚安花灯以“拉花”和“牛歌”为主要内容。“拉花”是姚安花灯中流传至今比较完整的歌舞节目,基本队形为圆圈,也称“簸箕灯”、“团场子戏”。舞中以打岔佬为中心,男女舞者各四五人。拉花在圆场舞蹈中有小鱼抢水、扭麻花、大穿花、老牛擦背、喜鹊登枝、苍蝇搓腿等动作,采用崴步、颠步、提步、四方步等步法,身段有老鹰晒翅、海底捞月、小鱼抢水、双人照面、狮子摇铃、独立枝头等,形成了姚安花灯的独特风格。

天下民宿

  “牛歌”统称“坝子腔”,即在春耕栽种期间唱的民歌小调。上坝子唱腔融入了山区彝族的情歌小调,声音轻柔,音律低沉优雅;下坝子唱腔声音高亢,洪亮轻快。坝子腔为男女二人对唱,唱词由主词和副词组成。一般主词为两句(上句和下句),中间加副词六句、十句不等。主词和副词在内容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整个唱腔中,其旋律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花灯在演出时都要化妆,鞑子和拉花姑娘一般由初学者担任,演出折子戏时则由艺人担任。伴奏乐器包括锣、鼓、钹、小锣、笛子、二胡、月琴、三弦等。

天下民宿

  为弘扬传承独具特色的姚安花灯,1956年姚安县花灯剧团成立,1983年成立农民戏剧创作组(现为农民戏剧协会),长期坚持创作演出和辅导业余演出队演出。目前姚安县坝区乡镇村(居)委会随时都可以召集20~30人的花灯歌舞表演队。姚安花灯歌舞遍及城乡,男女老幼多能演唱,是云南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