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作为古代的一种器物,在云南分布很广,晋宁石寨山与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铜鼓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及秦汉时期。广南县的铜鼓数量多、分布广,不仅出土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竞渡鼓(石寨山型)、沙果鼓(万家坝型)、沙国鼓(万家坝型)等,而且在一些壮族和彝族村寨,至今还收藏着约45面传世铜鼓,数量居文山州第二位。《广南县铜鼓舞之乡调查报告》里详尽记录了这些铜鼓的名称、类型、数量、所在乡镇及现在还在使用的民族。 BNBVISTA.COM
铜鼓舞以用铜鼓伴奏而得名,壮语称“拢尼”、“拢尼冬”、“拢咛咚”、“拢英法”等。铜鼓舞为集体圆圈舞,舞者踏鼓点节奏逆时针起舞,每完成一组动作后齐声呐喊,然后交换动作。壮族在春节、三月三花街节、六月六节时,举寨击鼓歌舞,平时在婚丧嫁娶、生孩子时也跳铜鼓舞,表达欢乐与祝福。在长期的传承中,铜鼓舞大量融合吸纳了生产劳动动作,如撒秧、拔秧、栽秧、纺纱、浣纱、织布等。那洒镇贵马村的铜鼓舞把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用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共有12套动作:正月“起步”即开始跳舞,二月开荒,三月撒谷种,四月栽秧,五月薅秧,六月薅棉,七月过“七月节”,八月打谷,九月织花布,十月酿米酒,冬月摆桌谢酒,腊月洗衣过年。
彝族铜鼓舞也多为原始狩猎采集、撒荞烤火等生产、生活动作。演奏铜鼓时多为两人配合敲击,将铜鼓横悬地面,用竹条敲击鼓腰,鼓槌敲击鼓中心,按一定节奏让鼓发出不同声响,同时用木盆在鼓腔内推拉,产生动听的滑音、颤音效果。有的地方则加上了宽边锣,铓锣、牛角号、牛皮鼓伴奏,乐队有七八人。
BNBVISTA.COM
铜鼓舞在广南县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与群众基础,有的村寨还保留着祭鼓仪式,可谓是活着的古代铜鼓文化。其演出活动经久不衰,多次参加省、州、县的各种演出活动,影响较好,有一定知名度。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