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镇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宋朝,平乐镇便以造纸业的兴盛而享誉海内外。根据宋代《九域志》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平乐镇的富庶和繁荣:“平落(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井繁富,纸市尤大。”《邛州志》也明确提到平乐镇的造纸工业影响甚大,所谓“成都草纸半平落(乐)”,说的就是此地造纸工业的盛况。在宋代,整个成都地区有一半的草纸产于古镇平乐,纸张的运输和传播主要是通过白沫江水路运抵临邛镇南河,再由南河进入成都各大码头,或通过乐山水路运出四川销往全国。
传统的手工造纸一般须20人左右一起配合,方能完成艰巨而繁复的造纸任务。每当工人们在感到疲乏或劳累时,他们就会敞开喉咙,唱起高亢激昂的竹麻号子。跟中国所有的劳动号子一样,都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劳动群众的智慧创造的,因此它就具有原始、质朴、贴近下层普通群众的艺术特点。
竹麻号子的演唱风格为“一领众和式”的民间音乐形式,在繁重而单调的劳动过程中,当钩子手手执长钉耙,把需要打的竹麻交给工人时,竹麻号子嘹亮的歌声就开始响彻整个造纸作坊。开始时,由一名工人领唱,然后众多的工人一起合唱,以此达到鼓舞干劲、统一节奏、抒发感情和消除疲劳的目的。随着号子的节奏由慢到快,造纸工人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刚劲有力,当竹麻快被打完时,工人们的情绪和竹麻号子的咏唱也达到热潮,给人以一鼓作气和热烈奔放的艺术美感。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竹麻号子的唱腔和曲调包括高腔、平腔、连环扣、银丝调和扯麻花等,富于节奏和变化。唱词的内容也很丰富细腻,乐段的随意性和伸缩性较强,段落之间常用“嗦咿”、“喂”、“哟嗬”等衬词,尤以传统唱腔《数十二月》最为典型。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
劳动的热情和歌唱的情绪被完美地统一起来。竹麻号子唱词所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文艺,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内容也随之更新,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