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刻铜艺术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刻铜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唐宋时期的金银器上就刻有精美的文字与图案,但那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艺而存在,并未成为一门独特的‘刻铜艺术’。直到清朝同治初期,在北京的秀才陈寅生自书、自画、自刻书画于铜质的文房器具上,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刻铜艺术才逐渐流传开来。

  至同治年间,陈寅生首次将刻铜艺术施于墨盒,其“盖上或携篆楷,或镂花木,字有作蝇头楷者,如兰亭叙如柏庐家训”。方便实用的器物与精妙的工艺相结合,立刻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喜爱,铜墨盒凭借轻巧灵便、保持墨色滑润和黑亮的优势,一度超过石砚成为当时商界账房、私塾学堂、文人墨客桌上的必备之物。连历来备受文人推崇的端砚,也尝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自来水笔的流行,墨盒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BNBVISTA.COM

  刻铜是刻铜艺术用钢刀在墨盒、镇尺等铜质平平面上镌刻书画的一种艺术。刻铜艺人以刀代笔,以铜面做纸绢,运用或老辣、或古拙、或奔放、或细腻的刀法,铜铁相搏,铿锵奏进,携刻出一幅幅具有浓烈金石韵味的书画作品,正是由于刻铜艺人赋予了书画作品浓厚的金石味道,使得古今文人雅士、书画家、收藏家对此乐此不疲、痴迷不已。今天,人们更多的看重古人在刻铜上发挥淋漓尽致的雕刻技艺:刻铜常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镌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等形式出现。刻铜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以精美厚重的历史印痕和文化承载,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技艺中,堪称绚丽多彩的瑰宝。

天下民宿

  刻铜的工具和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针刻线画为主,线刻、细刻、浅刻是其主要刻画形式。材质上看,有紫铜、黄铜、白铜、纯银、黄铜镀银之分。从形态上看,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八角形、扇形、菱形、双环形、树叶形钟形、书卷形、古琴形等多种形态。从大小看,既有直径达20厘米的“巨无霸”,也有小仅1厘米的袖珍墨盒。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刻铜的艺术表现力极其精致,雕刻工艺质朴自然,线条流畅,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其艺术表现形式独特,赋予了书画作品浓烈的金石韵味,充分展示了作者书法、绘画、雕刻水平以及极高的艺术功底,这就是刻铜的独特魅力所在。刻铜远近闻名,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得到了中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

天下民宿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天下民宿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opyright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