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原称五虎盘龙棍,又称舞花棍,相传为赵匡胤所创。赵匡胤登基前与郑子明曾打败拦桥索钱的恶霸董家“五虎”,因双方使用的都为棍,遂演为五虎棍。将五虎棍传入后街村的是一个名叫王沐浴的人。据后街村《王氏家谱》记载,王氏远祖唐代时由阿拉伯入中国。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锦衣漕运守备武德将军王沐浴举家迁滦州,数代后辗转迁韩村(今黄骅),黄骅后街五虎棍即由此所传。 Copyright BNBVISTA.COM
后街村有2300多人,其中85%的都是回族,五虎棍在后街村如此广泛地普及,与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有关。王志杰说:“回族人练武的人多,而少数民族本来就是大分散、小集中,在一定的区域,有着天然的团结氛围。所以,逢年过节,大家就以演练武术作为娱乐。”他做了巧妙的类比:“这就好比有的村村民爱打麻将,有的村村民都练敲鼓,我们村就是练棍。”然而,这种习武氛围又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人们离开了这个村,(棍法)就再也打不出这儿的样子了。” Copyright BNBVISTA.COM
五虎棍分单杆与双杆,单杆一般五尺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齐眉棍”。双杆,一般一尺半长。五虎棍棍法原有72套、420式,如今只剩20套。除了历史原因,有些失传套路也是人为的。“一些技击性特别强的棍法,老人怕伤人也就不传了。”王双生说。
Copyright BNBVISTA.COM
在冷兵器时代,有着“枪打一条线,棍扫一大片”的说法,其攻击性可见一斑。如今,这不到原来四分之一套路的棍法,依然颇具技击性。打头、戳胸、再打头、挑裆,王双生如此演练着。而据棍谱上记载,五虎棍棍法有老八下、九棍、挑棍、双鼻子、拦腰、跺子、四门、四虎子、憋虎子、罗花等架子。
Copyright BNBVISTA.COM
对于其技击的特点,张华北简单总结为一个字:快。这种快,“是一出手就快,有种暴风骤雨的感觉。”他说。据《王氏家谱》记载,乾隆四年举人王鸿,深得棍法精髓。因其五虎棍法快速威猛,灵巧多变,在保定一带被誉为“快棍王”。
天下民宿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马本斋的回民支队内,也有诸多队员习练五虎棍棍法。国民党爱国将领宋哲元部四十四旅三团六连的大刀队,时任二十九军武术教官的常振芳亲自带队向村民求教棍法。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
然而,一旦棍子被毁坏或失手,那么对于习武者来说,是否彻底失去了攻击力呢?
王双生说,即使没有棍,按照套路,也能打下去。“一个老前辈据说被人打掉棍子,他就把两个胳膊当成棍子用,接着打。”不过,王双生也坦言,一旦棍子丢了,攻击性会失去一大半。 BNBVISTA.COM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村里都会举行五虎棍表演,之所以选在晚上,王志杰说:“因为灯光一照,影子很炫!”“五虎棍除实战性外,观赏性也极强。”张华北说这也是五虎棍的特点之一。
在百姓眼里,五虎棍在表演时最省鞭炮——过去都是在村广场上露天演出,节目演出前都要拿着鞭炮拉场子,圈定表演场地。而五虎棍一上场就是群打,棍子漫天飞舞,人们只得往后退。然后,才开始对练。 Copyright BNBVISTA.COM
诚然,如今五虎棍——这门传统的武术,已经有点表演性质了。然而,即使是表演,过去与现在也有很大不同。王志杰记得自己小时候,和大人一起去其他村表演,那里的人都盛情款待。于是,在家时老人总会特意提醒小孩子:“你们必须得练好了,别等出去了(演出),让人家笑话咱。” BNBVISTA.COM
黄骅五虎棍已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级,村里人都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