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调是由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的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花鼓”发展演变而成的。数百年来,“花鼓”以撂地演唱的形式,娱乐着广大人民群众。1930年,艺人们在济南将“花鼓”搬上舞台,其间名称很多,叫过“山东干砸梆”、“山东老调”、“山东老梆子”。1943年—1945年,以甄友明、邹玉振为首的两个班社进行了“花鼓”加弦乐伴奏的尝试。在不失传统的前提下,以〔平板〕为基础,吸收豫、评、京剧的优长,将《花庭会》、《陈三两爬堂》作为脚本试验演出,大胆革新,四平调初具雏形。

  四平调以善唱著称,主奏乐器为高胡,定A调6~3弦,身段表演自成一体,剧目计有二百余出。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

  建国后,山东的成武、曹县单县、鄄城、范县(1964年划归河南),江苏丰县沛县徐州安徽砀山,河南的商丘长垣、清丰,河北的丘县、大名等地,相继成立专业四平调剧团,最多时达到三十多个。活动范围遍及苏、鲁、豫、皖及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也涌现了一批优秀演员,如甄友明、邹玉振、王汉臣、王桂芳、刘玉芝、邹爱琴、李桂荣、王凤云、拜金荣等著名演员在广大观众中享有盛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BNBVISTA.COM

  四平调剧团在文革时期全部被撤销。1978年,恢复了山东成武、金乡,河南商丘、长垣少数几个剧团,目前只有成武四平调剧团坚持长年演出。随着娱乐多元化的冲击,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急需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