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药事业中的一块闪耀璀璨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是我国具有自成体系的,在全国享有“药不过樟树不灵”遐迩闻名的精湛的制药工艺。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鲜明的地方特色。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是清江古代文化,远古时期(公元前4500年前)的樊城堆人的陶器,陶鬶(温酒器);吴城的殷商时期(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的擂钵(粉碎器)等都是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之渊源。 天下民宿
西汉至南北朝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202年)及其继承人葛洪(284-364年)先后来到樟树的阁皂山行医、采药、制药,其撰写的《肘后备急方》被译成多种外文,成为世界名著,被樟树药帮奉为中药材炮制典籍。影响樟树药业千年之久,是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之初创。 Copyright BNBVISTA.COM
南宋侯逢丙(1216-1290年)于1279年举家迁至樟树肆业药店,设立中药材炮制作坊,专门炮制中药材,深化巩固了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的基石,为樟树中药材炮制建立了信誉,是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的形成。
明清二代,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由发展到鼎盛时期,流传于长江、珠江二大流域,形成全国最大的药业帮即简称“樟帮”,与“京帮”、“川帮”三足鼎立800余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的振兴时期。毛主席在1958年10月11日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激励、鼓励、奖励等优惠政策,中药材炮制技术人员政策得到落实,积极性充分调动,过去失传的具有临床疗效的炮制法得到发掘,从而为防病治病充满生机和活力,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病人转危为安。现在是人丁盛事,人文志士事业成果辉煌。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出版了二部著作:《樟树中药炮制全书》江西科技出版社1990版和《樟树中药传统炮制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版;《樟树地区中药加工炮制经验总结》荣获1984年江西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并获奖金1万元;《樟树中药炮制中独特的炒法》和《樟树中药炮制中独特的毒药炮制法》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大黄的炮制研究》出席国际大黄学术会交流;《乳香、没药炮制工艺讨论》、《白术加工炮制体会》出席“首届全国中药炮制学术会”、《论樟树中药传统炮制法》出席94海峡两岸特色医疗垦谈会,以上均在国家级学术会大会交流。还出席华东地区及省以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等,以上成绩较为完整得总结了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的精华,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樟树中药材炮制技术的表现力、生命力、影响力,深受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友人的青睐和关注,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得声誉,并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当代国际上科研技术合作和经济开发合作以及科学文化交流中独具中国特色的优势强项之一,这就是其影响和价值之一;价值之二是过去、现在、将来其为人类健康事业,防病治病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价的;其三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药文化精神。备注:有文字记载:1958年邵式平省长在江西省卫生厅党组《关于发展中医中药的报告》的批示中第一次启用了“药都樟树”的名称,从此以后“药都”正式成为樟树的又一桂冠,名扬海内外。1963年3月5日1委员长在视察清江县时说:“樟树药业历史上很兴旺,‘南有樟树,北有安国’,‘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是指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和樟树中药材真伪识别方法二项主要内容。 Copyright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