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溪唢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皖南美溪唢呐,广泛流传在皖南山区黟县石台县黄山区祁门县四县区交接处的青弋江上游流域内的黟县美溪乡为中心的区域内。流传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作为地方传统民间音乐,难能可贵的是,至今仍保存有记载唢呐古曲谱的清光绪初年的手抄工尺谱,共计59首。同时美溪民间仍然保持着师徒传承方式,将这一民间唢呐演奏活动世代传承(通常采用麦杆、稻杆吹小便筒、吹水泡训练吹奏运气技巧,通过认识乐谱掌握传统曲目)。由于美溪地处皖南山区腹地的小盆地中,山高林密、溪水环绕、气候湿润,地形较为封闭,自唐末以来为历代北方“棚户”移民之地,美溪唢呐在美溪一带流传甚广,一直是山区居民劳作之余的主要文化活动,因北方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使美溪唢呐的音乐个性和特点即带有江南皖风越语的款款柔情,又融入了中原民间音乐的恢宏和粗旷,形成了美溪民间锁呐独特的地域特色。皖南美溪唢呐,其管型是长喇叭、大口径,尤其沿用祖传的“换气法”,吹奏时可以不停顿、不间歇,一口气吹去几里地。美溪唢呐乐器总长48公分,分由“喇叭咀、管身竹笛和喇叭口”三部分组成,使用古代“工尺谱”吹奏。从工尺谱的曲目看,有宋词元曲的曲牌名,如:浪淘沙、水龙吟、将军令、普天乐等,也有反映当地风俗文化的曲目,如:拾景春秋、一技花、落地金全、石榴花、三坡羊、夜行船等。曲谱只有中眼,没有小眼以及正板等各种板式,调门基本属于平行常态,一般是小工调、六字调,个别的定了尺调和六调。美溪唢呐是皖南山区美溪一带民间常见的文化习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用于红白喜事活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吹奏。因环境封闭,清代以来始终未受外来音乐影响,保持了原生态音乐状态,蕴含着大量的民间历史音乐信息,是中国传统民间唢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填补了江南地区民间唢呐挖掘上的空白,为研究南方地区民间唢呐音乐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活的化石。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天下民宿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