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徽州竹编)(黄山市黄山区)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编,即用
毛竹或小野竹剖成竹条和篾片,编制生活用品和观赏陈设品的一种手工编制技艺。
竹编制品曾经是山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不可缺少的一种器具,尤其在以制茶为主的地区,它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黄山区龙门乡的
竹制品工艺就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良渚文化遗物中,人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过竹编器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
竹编工艺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也使竹制品工艺不断的得到升华。黄山区龙门乡是当地享有盛誉的毛竹之乡,自古以来就用毛竹来编制各种简朴实用生产、生活用具,从而诞生出了很多竹制品艺人,曾经生产出过种类繁多而又精巧细致的竹制
工艺品。文革过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竹编制品已不再盛行。目前,精于竹编工艺的艺人仅有该乡镇秀湖村舒家村民组年逾七旬的胡根炎老人了,其制作的主要竹器有:农家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如篮、筐、茶箩、凉床、碗橱、烘篮、各式方圆礼品盒等;工艺作品,如“福禄寿喜、花好月圆、松柏长青”等吉祥字幅条屏壁挂。龙门竹编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造型多样、题材广泛、美观实用、高雅别致、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编制成型的元宝蓝形象可爱,女用鞋样栲花纹图案十分精致,尤其是他编制的条幅壁挂,用黑白相间的竹篾巧妙地编制出的篆文字体精美绝伦,令你无法想象,让你爱不释手。龙门竹编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更具有经济、装饰和收藏价值。经济环保,充分体现了精湛而又传统的纯民间工艺。2004年2007年胡根炎的工艺作品曾分别参加
上海农博会和黄山区旅游产品展示会并受到一致好评。2005年龙门乡政府邀请他扎制的“
鲤鱼跃龙门”参加了首届黄山太平元宵灯会,获得了三等奖。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天下民宿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Copyright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