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都新颖调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望都县许家庄村有一位名叫马洛新的艺人,从小学唱丝弦戏。马洛新艺术全面,生、旦、净、末、丑都会,唱、念、做、打精通。大约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马洛新腿受伤而不能上台为戏班演戏挣钱了,被班主解雇回到了家乡许家庄村。回家务农后,见村里-成风,每逢年节愈是严重,一些年轻人日夜参赌。马洛新对村中这种-陋习深恶痛绝,再加之他对自幼学习的戏曲艺术难割难舍,便召集了一些年轻人,农闲时教他们演唱,并为他们排戏。排出戏后,又搭起舞台,租赁戏装,为村民们演戏娱乐,减少了村里的-现象。

  某年秋天,肃宁县一位吴姓人常挑担来许家庄村叫卖针线胰子(香皂)等物品。马洛新见这位吴姓的货郎叫唱的曲调很好听,而且还会几出《西游记》折子戏,就向他学唱那曲调和《西游记》的戏。冬天农闲,马洛新重新又召集了几十名弟子,用他向那肃宁县吴姓的货郎学唱的曲调,再加上他多年搭戏班外出走南闯北听到的一些民间戏曲、小调,凑成了一个与其它任何剧种都不同的新曲调,来教唱、排戏。因马洛新教唱的这新曲调,外面的戏班都没有,很是受乡亲们喜爱。

Copyright BNBVISTA.COM

  村里有一位名叫许颖仙的老学究特别支持马洛新。他与马洛新一起在演出中,对所有演出的戏里的唱段和念白进行加工整理,删改原来戏中的一些不合情理的情节,并规范唱腔。这样大大提高了演出的节目质量,乡亲们更爱看了,都亲切地称他们的戏班为“洛新颖仙戏班”。后来,马洛新和许颖仙去世后,人们便将这新曲调,用马洛新和许颖仙二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名为“新颖调”以志缅怀。

BNBVISTA.COM

  新颖调的剧目大多是马洛新和许颖仙编写和改编的以《西游记》为主的神话戏。至今望都县还流传一句谚语:“许庄的戏不用看,一准是猴儿变(指孙悟空)。”除《西游记》戏外,还有《白蛇传》《天河配》《宝莲灯》《大仙姬落凡》等神话戏。新颖调的唱腔板式有二六扳、慢板、紧板、散板,还有仙腔、托腔、水漫桥、病吟等。伴奏乐器,文乐起初只有板胡和四胡、笛子,打击乐有板鼓、锣、镲、小锣和木鱼等;后来文乐又增加了笙、二胡、琵琶等。另外,在仙腔的伴奏中文乐以四胡为主,梆笛改为曲笛,打击乐增添了云锣。新颖调的念白基本是掺杂当地语音的京白,还留有当初受肃宁县吴姓那位货郎影响的肃宁口音的痕迹。新颖调生长在乡间农民中,有浓郁的乡土和生活气息,很是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