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掮轮车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历史文献记载,掮轮车产生于隋朝,是为纪念常州人陈杲仁而设立的。陈杲仁,公元583年,为隋太仆丞元祐的部将时,参与了平定浙东义军。后来,其又助吴兴郡守沈法兴,攻打江南十余郡,逐渐成为江南最大的地方势力。陈杲仁在带领士兵攻打南京时,因城高而坚固,久攻难以破城,最后用轮车攻下了南京城。自唐代以来,陈杲仁便成了常州及周边地区民间庙宇所普遍供奉、尊崇的武烈帝。后列入官方正祠,为神祗,且一直受到朝廷的封赐。

  随着时日的推移,掮轮车渐而由军事攻城之用,传至民间,成为广大民众庙会活动的传统竞技节目。与调大头、调小鬼、调龙灯、调狮子等组成系列表演节目,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旧时,每年常州地区武进湖塘烈帝村庙会、谭墅庙庙会及青山桥庙会、小茅山庙会的迎神赛会中,掮轮车均有出色的表演。 BNBVISTA.COM

  轮车由铁背褡和竹兜(竹架)组成。铁背褡为用铁条依照人体肩胛、胸部轮廓做成的状似背褡肩架。表演时铁背褡架于肩上,表演者的头则由中间伸出。肩架的四周通过铁条向外延伸,各连有一根竖起的铁柱,铁柱之间又有铁条相连成为一个方形架子。竹兜由竹篾扎制成一个大兜。竹兜大小与铁背褡相吻合。竹兜上下左右缀有珠花、绢花、镜片,呈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图案,大兜安置在八、九尺高作支柱的木柱上,木柱下端即装置这铁背褡。竹兜中坐着男孩、女孩各一人,打扮成《白蛇传》中的许仙和白素贞或《牛郎织女》中的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掮轮车者必须臂力过人,腰力强劲。因为掮轮车者身着铁背褡,竹兜坐上童男童女,重量足有200多斤。掮轮车者一般穿白衣放裤,腰扎红绿绸巾,左手拿毛巾,右手执蒲扇,走步稳健,还要随着铿锵的锣鼓节奏舞动,踏官步,技高的能踢腿,做半膝急左、右转,右腿跪式、左腿独立、拱手、作揖、三步一坐马势等动作。由于掮轮车是一项有一定危险性的杂耍活动,所以周围有三四人手执铁叉护卫掮者的安全和轮车的平衡。掮轮车行进时有打击乐器伴奏,气氛热烈,声势浩大,是行会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表演形式。

天下民宿

  掮轮车是集传统体育、杂技、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项目。当年,掮轮车是龙城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亦承载了数代常州人对于往去岁月的珍贵记忆。时至今日,掮轮车的延续和传承,不仅生动演绎了常州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还生动地还原了我市这一曾经名闻遐迩的民俗活动。因而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天下民宿

  信息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天下民宿

  信息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