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摇快船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摇快船从清朝顺治年间形成民间习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时间,是老百姓在农闲时节(农历七月二十七)前往位于淀山湖中的三官堂庙朝拜焚香,回朱家角赶庙会在漕港河以船为载体进行自娱自乐的水上竞技表演。

  三百多年来,摇快船和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人文发展紧密相关。早期简单的船体结构和外部装饰通过漫长的演变发展,形成独特的摇船形式和华丽的外部装饰以及精美的服饰,演变过程中体现和记录了朱家角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发展历程。

天下民宿

  摇快船竞技表演的形式,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社会特征和生活习俗,是水乡朱家角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描绘了清朝时期市郊水乡的世俗风情,它反映了近代水乡百姓的文化生活和审美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成为上海市郊水乡生活习俗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下民宿

  清朝末年摇快船表演进入鼎盛时期,其发展直接影响了船只的打造技艺以及百姓的审美取向。快船的打造以及船体结构明显区别于水上交通运输船只,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制船技艺,对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快船装饰华丽,美观大方,搭起花棚,披红挂彩,头棚悬挂彩灯,中棚有锣鼓手,艄棚插彩旗,为摇撸、扯绷手遮阳,图案有八仙过海、刘海洒金钱等,中棚顶是珍珠串成的狮子抢天球。摇快船5人摇大橹、4人摇矮橹,二支橹9人,分两组替换,中棚锣鼓手4人,头浆1人,每艘快船上共有23人,配上经典的吹打乐“五龙船和水锣经”,那正是“金鼓阗沸,拔浆如飞”,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精彩分呈。快船表演深受乡民欢迎,经久不衰。成为水乡朱家角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

  解放后,摇快船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挖掘整理重新恢复摇快船表演,目前传承于朱家角旅游公司下属游船码头。2005年又重新打造成了四艘快船,恢复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日益变化,对于摇快船传承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快船打造技艺几近灭绝,现在的快船其结构、装饰和清末时期有很大差别,人员组成趋于老化,多为六十高龄,后继乏人,人员组成不稳定且收入微薄。 BNBVISTA.COM

  故此急待希望对摇快船这项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加以保护和挖掘利用,使得摇快船这项水上竞技表演重新发出夺目的光彩。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