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榆树东北大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北大鼓至今已传承五代,历时二百多年。作为东北大鼓一个主要流派的“东城派”,它具有曲调丰富、表现力突出的鲜明特点。优于演唱鼓曲小段,又长于演唱中长篇书目;既适用于传统曲目,又适用于现代曲目。

  榆树“东城派”东北大鼓的衍生(源流沿革)过程稍晚于奉调,与辽宁的“西城派”、“南城派”以及龙江的“下-”之历史年代和经历基本相同,并称为东北大鼓五大流派。

BNBVISTA.COM

  榆树“东城派”东北大鼓曲牌众多。常用的就有二十多个,可浓缩为“四奉梅靠东、武彩游西京、大桑悲南送、小奏卖观清”二十个字,每个字代表一个曲牌名。四:四大口,是现在两大口的前身。奉:奉口,又称硬小口。梅:梅青,又称软小口。靠:靠山。东:东腔,又称小东腔,也有因速度板式变化区别出大、小的。武:武把扣子,又称流水。彩:彩云篇。游:游城,又称游城悲或思量篇。西:仿西河,又称北口,借鉴于西河大鼓的二板唱腔而形成。京:京口,又称奉二六或大口垛子。大:大佛调。桑:採桑。悲:悲调。(含大悲、小悲、英雄悲、老太太悲、游城悲、西城悲、清平悲、京口靡子等)南:南城,又称南城大口或软大口。送:送客。小:小柳篇。奏:奏本。卖:卖西城,又称慢西城。观:观花。清:清平。根据故事情节即书情书理之需要,艺人们又通过速度变化、强弱关系的调整等艺术手段,形成了同曲牌内的不同板式和腔调,分层分段、起承转合,所以某些曲牌又有明显的板腔特征。使之成为含有板腔体因素的曲牌联缀体艺术。常用的曲牌又可分为:主要的、辅助的、专用的、引进的;大小口系列;硬软口系列。“东城派”东北大鼓演唱的曲目和书目众多丰富、灿若繁星。按篇幅可分为长、中、短;按内容可分为走国类、袍带类、剑侠类、公案类、志怪类。重要书目曲目有《司马潜龙走国》、《刘秀走国》、《李春香走国》、《双龙带》、《忠烈剑侠》、《小小五义》、《康熙剑侠》、《双龙灯》、《侠义英雄传》、《千金全德》、《露泪缘》、《白蛇传》、《小窗专辑》等。

BNBVISTA.COM

  榆树“东城派”东北大鼓是一种高品味、高质量、高雅的鼓曲艺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因地而异,还为其他艺术种类提供了具有生命力的新鲜的艺术营养成分。如今,该项目已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项目时,原项目名称“榆树东北大鼓”修改为“东北大鼓”。)

本文来自 天下民宿 BNBVISTA.COM

  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