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洞箫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志》记载,洞箫属于中国唐代乐器,在李朝世宗时期,从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四世纪中叶高句丽壁画中,已经有了吹奏“箫”这种乐器的场面。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箫并使用于音乐实践,逐渐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

  洞箫(亦有学者称筒箫)作为朝鲜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乐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调、演奏方式和艺术风采,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从民族音乐学的学术研究角度来讲,长期以来却未引起充分的重视。对此类音乐文化现象的音乐形态特征、社会功能及生成背景加以分析和总结,在尽可能广泛搜集资料与田野考察基础上,以民族学、音乐形态学等研究方法对朝鲜族洞箫及洞箫音乐做一番梳理和研究。比较细致地考察了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的珲春市密江乡洞箫音乐及其民俗活动的情况。通过考察与文献资料的综合研究,在寻溯朝鲜族民族渊源以及洞箫音乐,以密江“洞箫之乡”作为典型个案,朝鲜族洞箫音乐的特点。

BNBVISTA.COM

  艺术特色 内容来自 BNBVISTA.COM

  2008年6月,朝鲜族洞箫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鲜明的特点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它在良好地保存民族风格的同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我国诸多其它形式的民间音乐一样,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Copyright BNBVIS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