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说 1993年7月13日,《福建侨报》率先发表《福清也有少林寺》一文,由此引出福建省境内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坐落在福清市东张镇新宁里肖林村。肖林村原名少林,《八闽通志》、《三山志》、《福州府志》等均有福清少林寺的记载。流传于福清民间的《请神薄》上有“少林寺伽蓝”之名。少林寺遗址位于新宁里弥勒山南坡,寺院依山而建,有八座层次分明的平坦地台,第二殿右侧有马厩、练功场、少林僧人墓葬等遗迹。寺前约400米的石板桥有刻着“少林院沙门谨募众缘,共发心德,舍造下洋石桥一间”条石一块,可作为福清少林寺的佐证。1993年,福建省武协派人对福清少林进行考察,并结合文献记载,认定福清少林寺确实存在,其依据有五: 1.福清少林寺于清乾隆以后消失,与传说中康熙年间毁少林之事吻合。 2.福州府无福田县,仰为福清县之谬。 3.福清地属福州府,地理位置恰为闽中,与《少林拳术秘诀》中南少林在“闽中”相符。 4.福清古代亦有武僧,《后村大会集》中“得法于铁鞭韶”的德诚和尚,便是福清高僧。 5.莆田九连山,福清少林遗址坐落在与永泰、莆田交界处的九连山脉,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南少林”。 近年来,福清市组织文史工作者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考证,撰写出详尽的《福清也发现少林寺遗址》的调查报告,引起国内外武术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一个福建省,三座少林寺,使得国内外众多关注南少林研究的人士无所适从。南少林究竟有几个?是一个还是多个?这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文物、史料作进一步的挖掘考证,通过努力,相信人们最终将揭开“南少林”的神秘面纱,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后记: 1.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林山村“南少林遗址开发”,2000年被列为蒲田重点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重建南少林寺中的殿堂楼阁、亭等遗迹36处,新建武术馆一座4500平方米;开发观光农业果园2000亩;兴建避暑山庄60幢。其一期工程由省古建筑设计院设计,总投资近亿元。为此修建了从福厦国道至南少林长3公里,宽30米的水泥主干道和长11公里,宽7米的盘山水泥公路。其南林大牌楼、寺区小牌楼、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长廊、休舍、放生池山门、护寺河、护寺桥、停车场、管理房等近二十个主要项目于1998年12月8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据悉二期建设目前正全面铺开,拟议规划建设扩大至13个景区25个景点,计划总投入资金达3.6亿元,预计2-3年建成。 2.1999年7月28日,福建省福清市《南少林风景区规划》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建成后的风景区将由寺庙景观区、静心湖景观区等五部分组成,其中寺庙景观区包括少林寺旧址、寺庙及少林史馆。少林寺旧址按原样保留,寺庙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金阁和达摩殿等,史馆内主要陈列少林寺的遗迹。据预测,建成后的南少林风景区日旅游规模可达两三千人。

 

  八年前,在莆田人和泉州人争执不休的时候,福清人有一个令他们目瞪口呆的发现:传说中的南少林既不在莆田,也不在泉州,而是在福清东张镇的少林村!随后,福建省和福州市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少林寺遗址上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有关少林寺的文物不计其数,更是雄辩地印证了这一事实。如今,南少林的重建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进展顺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古刹即会重放异彩。然而,你知道这座古刹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

 

  世传中国古代有南北两座少林寺,“一在中州,一在闽中”。这个说法自清末以来就颇为盛行。中州少林寺即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而闽中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则众说纷纭,几乎成为一个悬案。

 

  八十年代以来,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一炮走红,接着,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和港台武打片大量的涌入,并受到青睐,再加之关于天地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得“少林寺”三个字炙手可热,福建南少林遗址等问题一时也成为热门话题。不久,福建有几个市县先后宣称在各自的辖境内找到了真正的南少林寺遗址,并且亮出证据,互相攻讦,争论不休。其中尤以莆田和泉州的争执尤为激烈。

 

  发生在福建文史界的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自然而然引起了福清文史工作者的注意。他们认为这场争论的主角们所持的证据不足以让人信服,但如果这些人说的都不对,那么真正的南少林在哪里?由此勾起了他们探求真相的无限欲望。

 

  这些人中就有刘福铸,有陈华光,有余长通,有俞达珠……

 

  (二)

 

  刘福铸,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副教授。他之所以投入南少林的研究还有另一层原因:

 

  刘是莆田人,莆田方面知道他在文史研究方面颇有造诣,故而嘱咐他留意史籍,希望他能找到南少林在莆田的证据。但是结果却令他们十分沮丧。

 

  福建既有少林寺,方志理应记载。但刘福铸发现声称拥有少林寺遗址的市县方志上却没有只字片语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当时通行的解释是:因福建少林寺事涉反清,所以地方志讳莫如深,不予记载。这种解释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刘福铸并没有就此打住,他心中又多了一道疑问:

 

  大家都认为闽中少林寺是北少林的衍派,而且建寺的时间也都说是唐宋甚至更早。既然这样,清代以前的方志记载少林寺自不必有什么“反清复明”的忌讳,那为什么会没有记载呢?

 

  循此设想,刘福铸检阅了与福建少林传说有关的泉州、莆田、福州几种府县志。结果他在明代黄仲照的《八闽通志》“福清县·寺观”类中首先找到了寺名完全相合的“少林寺”,据该书记载,此少林寺在福清县新宁里。

 

  这个发现让刘福铸吃了一惊,但他一时还无法断定这个少林寺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当时,他由此联系天地会的福建少林寺传说,南宋福清少林僧德诚的记载以及福清民间少林传说,于1993年2月写成《福清也有少林寺》一篇短文。这篇文章于1993年4月30日在《玉融乡音》发表。

 

  (三)

 

  福清也有少林寺?

 

  这个消息像一枚炸弹,震得陈华光等人心旌摇荡。

 

  陈华光时任福清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余长通和俞达珠为文史委成员。1993年5月,三人多次碰头,根据刘福铸文章中提出“少林寺在新宁里”的说法,初步选定少林寺遗址的考察方向在福清西部地区,同月24日,他们前往福州,在福建省图书馆查到宋代淳熙年间《三山志》、明代《八闽通志》,均明确记载了少林寺在福清县长东乡新宁里。明代正德年间的《福州府志》也有同样的记载。

 

  根据现有资料的推测,古时的新宁里位于福清的西北部显无疑问,但具体的方位在哪里呢?如果能找到新宁里,那么找少林寺的遗址就不难了。

 

  同年的5月28日,陈华光、余长通、俞达珠三人再上福州,在省图书馆查找有关的地图,结果虽然没找到新宁里,但是却有一个喜出望外的发现:他们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版的《福清县全图》上,找到福清县西北部有一个标着“少林”二字的村落。同时他们又查到解放军总参部编绘的《东张》地图(1962版),这份地图在原来“少林”的位置上标着“肖林”二字,据此,他们推测,现在的东张即古时的新宁里,因为福清话“少”“肖”谐音,所以现在的肖林也应该是原来的少林。后经证实,他们的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四)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刘福铸、陈华光、余长通、俞达珠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寻找少林寺的蛛丝马迹时,另有一个人却发现了少林寺的实证。

 

  这个人便是吴镇辉。

 

  当时少林村还叫泗洲村,而肖林村即是泗洲的一个自然村。吴镇辉是泗洲小学的校长,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吴镇辉听说中国南少林在我们福建,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寻找它的遗址,但没有找到,他心想,我们村就有一个寺院遗址,村里的老人都说是北少林和尚迁建的寺院遗址。“难道我们村传说的少林寺就是南少林吗?”“肖林是否就是少林?”这个念头一直在吴镇辉的脑海里盘旋。他多方查找,终于在肖林村老人保存的厝契中发现有“少林”两字,原来“肖林村”就是“少林村”。但这毕竟还不能说明问题。

 

  1993年五一节,学校放假,吴镇辉去给自己种的果树喷洒农药,结果发现一座石板桥上有模糊不清的石刻,他除去青苔,发现有“少林院沙门……”的字迹。

 

  这是个重大发现!吴镇辉心情十分激动,当晚即写下一份《关于寻找南少林遗址的报告》。

 

  其后,他又带领他的学生吴文、吴强、郑振锋在开展“两史一情”教育活动中,收集了当地人不少关于少林寺的传说,并在寺院遗址找到碾药的石槽,还有石秤砣、石佛等,他们推测:传说中的寺院肯定是“少林院”,从碾药槽、马槽、大石珠看,又可推断该寺院规模宏大、武僧众多、驴马成群,于是在吴镇辉的指导下,三个学生写下一份《寻找南少林遗址的又一重大发现》的报告。

 

  (五)

 

  在吴镇辉尚未将两份报告送交给市里有关部门时,陈光华、余长通、俞达珠三人就已来到泗洲村。

 

  1993年6月4日的一大早,陈华光、俞长通、俞达珠就来到东张镇,当时任东张镇党委书记的是陈力奇。陈了解他们的来意后,十分支持,当即派人随他们一同到泗洲村。在村支部书记郑则玉、村主任吴金木的陪同下,三人在肖林自然村寻访少林寺遗址。但寻了一个上午不得要领。到了中午时分,只听说市里有人来寻找少林寺遗址,吴镇辉心里大喜,三步并成两步赶到村部,将他的发现告诉陈华光三人。陈华光三人更是大喜,连忙让吴镇辉带领他们赶到少林寺前的那座石板桥上,村主任吴金木还叫来几个妇女带上水桶、刷子。

 

  下午,他们一帮人来到那座桥上,几个妇女拎来溪水,刷去桥上的青苔、泥土,“少林寺少门……”的字迹清晰可见。“真是一字值千金啊!”陈华光、俞长通、俞达珠三人高兴得简直要跳了起来。

 

  接着连续三天,陈华光三人在肖林村搜集资料,在遗址上除看到大量的础石外,还发现了一口大石盂,石盂口沿上刻有“少林当山僧月休……”,另处还发现了其他许多石刻等文物。

 

  6月7日,陈华光、余长通、俞达珠三人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反映福清发现少林寺遗址,并把调查到的情况作了汇报。市委迅速决定开展少林寺研究,并指定陈维忠副书记领导研究工作。

 

  后记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再赘述。如今,刘福铸仍在福建师大福清任教,陈华光等三位老同志已经光荣退体,岁月勿勿,一回首,八年过去。但是他们为发现南少林此前所作搜寻查找,此后所作的研究考证工作,功不没福清人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 (2001年4月17日)

 

  (三)福清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建于唐代,毁于战乱。近年经考古工作者调查、考证和考古挖掘,在1993年6且4日,在福清市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遗址。又经福建省、福州市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诸如遗址中发现“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石盂、石槽、石碾(药臼)、石碑、石础、石舂臼、石磨、石香炉、瓷器、钱币、铜镜,还有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不胜枚举使少林寺遗址得到科学的验证。这一争论多年的历史悬案,终于有了圆满的答案。福清发现的少林寺遗址,史册记载之多,遗址规模之宏伟,遗迹结构之完整,遗物分布之广泛丰富,以及所显示的文化内涵与河南嵩山少林寺之相似,在福建都是仅见的。特别是经过省、市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无论在史证和物证两方面,与史籍记载相符的福建少林寺(史称南少林寺)。

 

  这个重大成果已得到各界专家肯定。特别是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法师、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校长释永寿听说后,特地率团到福清考察少林寺遗址,经过七天的考察研究,他向外界郑重宣布,福清南少林寺的寺址无可置疑是名副其实的少林寺遗址。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南北两个少林寺是历史的事实,我们也有理由认为南少林寺在福清。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福建省宗教局和福州市政府先后批准福清市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福清市各界人士及海外华侨共集资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建南少林寺。前不久,本人再到南少林一游,感受颇深。

 
编辑本段

福清南少林风景区  福清南少林风景区位于东张镇西部戴云山九山环绕、状似莲花的山坳盆地之中,面积约13平方公里,景区以海拔668.3米的嵩山为主。

 

  嵩山风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腊冬温暖,炎夏清凉。景区内山高谷深,雨量充沛,大部分覆盖着原始次森林。植被覆盖率为98%,林相整齐,群落完整。这里层峦叠嶂,有险峻的天柱峰、逶迤的五老峰等峰峦22座,此外还有寺庙、蹬道、古桥、古墓、古窑、摩崖石刻、溪边水礁,与变幻莫测的日出、云海、松涛、佛光等组成一幅瑰丽奇特的立体画卷。

  

福清南少林风景区

南少林寺遗址北山面溪,朝东偏南。寺东面的五老峰与河南嵩山的五乳峰形态非常相似,少林溪的流向亦与北少林寺旁的少阳溪相同。从寺址地形上看,从少林尾经少林石路,过少林桥,进入山门,有九个层次分明的大阶梯,寺院依山起势成阶梯式建筑,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寺院建筑群十分浩大,寺内有极为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用特制的瓦筒安装的供水设施,其四周还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附属建筑物,极为雄伟壮观,是一座高规格的大型禅宗寺院。 南少林寺遗址  在寺院西南角约百米处,有一块占地约800多平方米的马厩,相传系当年和尚圈马之地,至今村民仍称该处为马房。另外,在南少林寺南面约300米处有一座小山坡,为当年和尚放马的地方,因马群常遭虎豹伤害,称为虎咬马山坡。

 

  在南少林寺后面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山峰,名嵩山。在嵩山西南麓有一座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南岭宫,宫门至今尚存一副楹联,曰:“宫向嵩山兴万载,神居南岭佑千家”。这座建于北宋的南岭宫,可谓是福清嵩山南少林寺的又一历史见证。

 

  除许多文字记载外,福清嵩山南少林寺尚有大量口碑旁证。经实地勘查证实,福清嵩山南少林寺之山水形态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确实十分相像,又同是达摩祖师派下的禅宗寺院,说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分寺,是名符其实的。

 

  此外,南少林寺与当地许多地名吻合。在南少林寺周围有许多以少林命名的地名,处处体现少林风,如:少林村、少林桥、少林路、少林溪、少林洋、少林境、少林庵、少林大丘、少林驴路、少林尾等。这些地名都派生于南少林寺,虽非志乘记载,但至今仍在使用中,为当地群众所熟知,亦足佐证。遗址更为南少林寺的实证。

  

福清南少林风景区

据《续高僧传》记载:当年天竺高僧佛陀从西域跋涉东来,看到幽邃的嵩山很像一朵莲花,便有意在“花”中建南少林寺。于是选择嵩岳林谷,并带有莲花宝座的佳境建寺院,成了少林禅寺的独特风韵。福清南少林寺的遗址亦在“莲花”中,无论其山川地貌、寺院风水和文化内涵都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似。

 

  1993年,经过福清市文史工作者苦心考证、多方查找,终于在同年6月4日,在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遗址。1995年7月起,经国家文物管理局批准,由福建省和福州市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石孟、石槽、石臼、石碑、石础、石春臼、石磨、石香炉、瓷器、钱币、铜镜等上千件文物,不胜枚举。

 

  1996年11月15日,福清举行了南少林寺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报告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宗教界、武术界,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日本华侨,福建省、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新闻界人士共120多人参加。与会的专家学者亲临南少林寺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对考古发掘的成果,进行严密的论证,一致肯定少林村的寺院遗址就是史籍所记载的南少林寺,使南少林寺遗址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在少林寺遗址周围还发现了3座烧制砖瓦用的窑址,其中野竹圆大窑址保存尚好,窑址遗留的砖瓦片与少林寺遗址挖掘出来的砖瓦相同。

 

  此外,国家、福建省、福州市考古队在遗址第八阶地西北角发现了一座巨型的墓塔,从墓砖的性质可断定是北宋早期的和尚墓。该墓构筑极有特色,系用特制的各种形状的墓砖筑而成。从墓室中存放舍利的特点看,这个墓塔很可能就是《黄檗山寺志》里所载的南少林寺“嵩山祖塔”。南少林寺周围众多的和尚墓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南少林寺确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禅宗大佛寺

 

  1994年11月,福建省宗教局和福州市政府先后下文,批准福清在原南少林寺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新建的福清南少林寺,由福清市政府和广大旅外爱国爱乡侨胞共同修建的,目前建有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等,已初现千年古刹当年的风貌。福清南少林寺遗址已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南少林周围景点甚多,其中尤以“仙字崖”、“一线天”、 “踏步桥”、“和尚潭”、“凤头岩”等为人间奇景。 【一线天】在五老峰的第二峰和第三峰之间的峡谷内。进峡谷顿觉四周晦暗,有股阴森之气。这峡谷又称仙桥巷。在仙桥巷北侧,崖壁从中裂开,外窄内宽,窄处仅0.8米,宽处也仅1.2米,裂口高约80米,游人侧身入内,往上一看,天成一线,所以称“一线天”。

 

  【凤头岩】在五老峰的第三峰顶,有一巨石,高25米,周长80米,如天外来客,飞落峰顶。从半山仰望,岩石酷似凤首,引颈对天鸣叫,若云雾缭绕,隐约之间,尤像振翅欲飞的凤凰。岩下的凤头村即因此景而得名。

 

  【仙字崖】位于三溪口北面少溪下游。从三溪口逆流向北,一路上,林荫蔽日,藤蔓绞缠,或直接顶天,或斜倚危崖,或倒伏深涧,给人一种旷古沉寂,虚无缥缈的感觉。

 

  仙字崖岩壁如削,陡立溪边。石高2.30米,长2.36米,一头宽1.85米,另一头宽0.63米。南部缝口伸进去,凭手感及部分肉眼能看到的,岩石与峭壁上刻有文字,文字古拙苍老,大者一尺见方,小者五寸大小,字形奇特,既非画图,又异行文。因年代久远,无人能识,也无法认识,历代传为仙人留下的笔迹,故称“仙字崖”。

 

  【踏步桥】少林寺和尚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了四条对外交通的石道,其中一条石道沿寨山、马鼻山两山峡谷通向道桥。在三溪口南较宽的溪段上建造了一座集交通、水利兼益的石坝,石坝中心隆起成流线型拦截水流,以抬高水位,把水引向下游两岸水圳,灌溉良田。石坝中心安装有64块规整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石墩,平时水从石墩之间流过,迸溅似碎玉。上流、下潭、中间埠,鹅鸭浮游其间;碧水苍石,衍草飘曳,游鱼鳞鳞;古藤古树相依其两端。南头坡地观音亭可供休憩。千百年来,石坝历经数不胜数的山洪冲击,始终巍然不动,仍然造福后代。

 

  【和尚潭】和尚潭位于三溪口交汇处,雨季水量急增,激流直泻,势如万马奔腾,冲击一大深潭。掩映于东西两壁的悬崖,岩壁高耸,直立水面。两壁相距最窄处不足10米。崖顶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眼前潭水清澈无比,最奇的却是水色,望去就象溶了明矾的染料似的。特别是在树荫下,随着光线的变幻,色度也殊异,水色反而特别明亮,蓝里泛绿。潭旁大树的根须伸入水中,宛如乱蓬蓬的大胡子,纤毫毕露。抬头细观两壁,东壁崖上苍迈青古,碧苔覆盖;西边崖壁凹凸嵯峨,古藤缠绕,扑朔离奇。整个溪潭悬崖挟崎,碧水凝翠,深不见底。传说古时藤木蔓延两岸,人可攀爬通行。溪南的方乐寺和尚难耐清规,抄近路爬行其上,往溪北的少林庵和尼姑幽会。事被少林寺住持得知,认定触犯了佛戒,有伤风化,即命少林寺和尚砍断藤蔓,不让其通行。和尚不知,夜深月黑,爬到中间,藤断树折,堕入潭中淹死,后人称之为和尚潭。

 

  【前后鼎】三溪口成“Y”字形合二为一咆哮而下,阵阵瀑声,山鸣谷应。和尚潭上部有巨大岩层阻挡,水势突然汹涌飞湍,夺路而出,分成数股,翻江倒海,摧枯拉朽,喘急喷泻,横冲直撞,鬼斧神工地在这里“穿透切割”、“精雕细凿”,从而有了今天这般长的短的,扁的圆的,直的横的,深的浅的,大的小的石沟、“石槽”、“石盂”、石壁,溪水淌流其上,落入和尚潭的独特自然景观。

 

  【拱桥】横卧在少溪源头,是福清通莆田、永泰必经的桥梁。古桥系少林寺和尚建造,初为石板桥,倒塌后又改建成现单孔石拱桥,桥下流水潺潺,桥上藤木绕缠。在深山老林里隐藏着这样的一座规模巨大、古色古香的古桥,为当地自然美景增色不少。它仍在造福人类,同时成为了人们了解少林寺僧侣的一个窗口,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乌龟下涧】在拱桥东北向有一条支流,沿枝藤遮日的溪旁“披荆斩棘”行走10分钟,眼前豁然开朗。有一条岩沟展现眼前,沟长约10米、宽1.5米,,山泉集聚从中流下,中间有一块长1米、宽80厘米的石龟伏在沟底,形态逼真。水从龟背流过,水波荡漾,形似乌龟爬行,惟妙惟肖,令人称绝。

 

  【山涧仙池】在拱桥南面约百米处,有一条支流从西北来汇,两流落入一块四方形有50平方米的岩盘,盘深40-50厘米。映入眼帘的是盈盈绿水,水底平坦如埕,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水族动物穿梭不息,生机勃勃。池旁花草丛生,翠竹摇曳,藤木披挂,风吹树动。秀水相映,堪称山谷“瑶池”。传说七星女曾到此沐浴,故名。

 

  【五斗平湖】从仙池沿着溪旁曲径顺流而下,有一条石坝截蓄迳流成一平湖。昔时少林寺和尚为灌溉山田计,垒石砌坝,抬高水位,引水上山,俗称五斗坝。坝上浩浩渺渺,粼粼碧水,微波不兴,水天一色。坝高水涨,水随峰转,顺山麓曲曲弯弯,向上伸展。莹澈的湖水把群山、危崖、苍松、翠竹一齐映入水中。倘有小舟荡游其上,真乃沉醉于大自然之中,美不胜收。

 

  【五斗三潭】五斗平湖到少林溪交会处,是最陡最狭的地谷段。龙江源头东、西、北众山汇聚而来的溪流,经过偌大的山川台阶,落入五斗平湖。越坝顶跌岩奔腾而下,飞瀑成群,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深潭面积仅2.5平方公里,竟有终年常泻的瀑布10多条,有三叠瀑、双龙瀑、鬼门瀑、珍珠瀑、玉龙瀑、面纱瀑等穿云劈翠,蔚为壮观。

 

  【仙桥巷】位于五老峰第二峰与第三峰之间的峡峪,因峪顶有南北两条天然形成的石桥,故称仙桥巷。仙桥巷是一处融奇险、神秘、清幽、秀丽于一体的狭窄深长山峪长廊,走在峪中,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而到了无路之处,又每每使人惊喜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享受。仙桥巷奇岩耸立,绝壁万仞,草木横生。千奇百怪的岩石壮景,构成了一条浓墨重彩的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