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圣铸雄篇

 

     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古称夏阳)农村,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访民间。后来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他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残遭汉武帝的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笔耕不辍,历经16年完成巨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 130篇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长达52万字。杨雄称赞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影响极其深远。司马迁的辉煌巨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开一代文风,成史家绝唱,他的思想和精神也从多方面影响着故里的民风民情。司马文化,流韵千年;史圣精神,光耀万代。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

                                               芝水上的芝阳桥

                    越过芝水上的芝阳桥,眼前便是一座山坡,俗称太史坡

                     坡下竖立一木牌坊,额书“汉太史司马祠”6个大字

 

从坡下至山顶有99个石台阶,山顶是祠院。台阶分为四段,每段用砖石依山势筑成4个平台。

    祠前凭高俯视:黄河绕其前芝水漾乎左,西枕梁山之岗,南临千仞之壑,山汇水抱,形势雄壮,以形容司马迁的高尚人格与壮丽事业,给人以人杰地灵的深刻感觉。

 

 

 

   第一个平台上是第二个牌坊,上书“高山仰止”,比喻司马迁德高望重,世人敬仰

     第三个平台上有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4字,语出太史公自序中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登上山门回顾,但见黄河东临,梁山西枕,山汇水抱,川塬如画。

            石板古道经过一场雨水的洗刷更显露出岁月的沧桑、、、、、、

石条铺砌的司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

                               俺也站这里,眺望一下黄河frown

 

 

 

    司马迁墓《司马迁衣冠冢》,青砖裹砌,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如同太史公的崇高志向,永驻天地之间。

 

     祠院四周都是用砖砌起的数仞高的朵墙,远瞻俯瞰,备极雄伟。院内有数十株参天古柏,再加上竞芳花木,充分显示司马迁的伟大人格与万代名香。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云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

 

 

     郭沫若为司马祠题诗,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铱,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