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子初游(八)

    ----华夏始祖三皇殿

 

看过海印寺遗址后,随着游人西行经神水泉进入三皇殿院内。唐代以前,太清宫只有三官、三清两座主殿。唐代道士李哲玄来崂山,见此地景色奇异,但道观布局不合理,便集资兴建三皇殿,供奉三皇。

 

 

殿前有一颗高8.5米,围粗1.78米的耐冬,它的树龄有600多年。

 

 

耐冬的后面就是三皇殿,殿内中间手里擎着太极图的是天皇,也就是伏羲氏;旁边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氏;另一边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氏。

 

 

关于这三位老祖先的传说很多,如伏羲制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做兵器、造舟车等,他们都被尊为开创华夏文明的始祖。

 

 

三皇殿两侧供奉的是中国古代十大神医,分别是针灸之祖———黄帝;脉学倡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等。

 

 

由此可以看出,三皇殿正殿所供奉之神都是对我国和人类文明做出过非凡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一向受到人们的崇敬。

 

 

在正殿屋檐下有两块碑刻,东边是成吉思汗敕谕邱处机的护教文,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邱处机的金虎符文。行文年代是癸末年,就是公元1223年,至今已有780年的历史,是当今崂山庙宇现存碑记最古老的两块,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十年动乱期间,太清宫的碑刻大都被毁,这两块能保存下来,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人在上面用油漆写下"万岁"两字,所以才没人敢轻举妄动。

 

 

这两块碑刻的文字大意是,让邱处机总领天下道教,皇帝所有的域地,邱处机都可以居住,天下的官府都要给它以保护和方便,他所主持的宫观都不派差,不纳税,其中很重要的一句话是金虎符文中的"真人到处如朕亲临"。

 

由此可见,当时邱处机极受成吉思汗的尊敬,不仅拜他为国师,而且被尊为"神仙",甚至有皇帝的同等身份。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由于成吉思汗为了利益所需而尊崇道教,以及邱处机本人学问高深,胸有谋略的原因。

 

 

据《元史邱处机传》记载,邱处机曾随成吉思汗西征,邱处机的进言很受成吉思汗的赏识。邱处机一生专修"全真"教义,对养生学很有研究,著有《养生淌息论》等许多文章。他的书法、诗词造诣也很深,在崂山留有40余首诗词,尤以太平宫、白龙洞的20首最著名,而且是他的亲笔手迹。

 

 

公元1227年,邱处机在北京白云观驾鹤西去,时年79岁,崂山上清宫前有他的衣冠冢。元世祖时,追封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西配殿是"耿祖祠",供奉"扶教真人"耿义兰道士。耿义兰是明万历年间崂山白云洞的道士,他带领道众与在太清宫三清殿前建佛寺的憨山和尚打官司胜诉,为道教立功所以被尊为"扶教真人"。

 

 

万历三十四年耿义兰羽化,年97岁,葬于三皇殿西墙外的西山根下。这是德国人在1900年前后拍照的耿义兰坟墓历史照片。

 

 

东配殿名救苦殿,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

 

 

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

 

 

三皇殿院内有一棵桧柏树,高约25米,树围5.25米,是由汉代崂山道士张廉夫亲手栽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树龄。很早以前,在这棵树上寄生了一棵凌霄树,像龙一样缠在树干上,这一奇景被称为"汉柏凌霄",但在一次雷雨中遭到雷击引起火灾,凌霄被烧死,这棵树的树冠,也被烧毁。几年后奇迹出现,不但这棵树又重新复活,而且在树干的一侧又长出一棵凌霄。

 

 

凌霄又叫紫薇,每年夏秋季节绽开桔红色的喇叭花。更令人叹奇的是,在树的另一侧又生出了一棵盐肤木。盐肤木又叫五倍子,主要生长在四川云南两省,北方少见,可惜后来枯死。但在树北的第一树杈上又长出了一棵小刺楸,刺楸木质较好,它的树皮被称为"海桐皮"。

 

 

这棵树是由四棵不同种类的树长在一起的,这一奇迹被称为"四树一体",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常绿乔木、灌木、藤木相结合;二是阔叶树木与针叶树木共存;三是开花与不开花树木共荣;四是落叶与不落叶树木共体,实为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三皇殿东北处有一石崮,上面有大小不一的洞穴,形状像北斗星座,这便是太清宫道士的祭坛"拜斗石"。传说唐朝道士李哲玄在此拜斗,见红光自天而降,于是由此得道。

据考证,这石崮上面的洞穴是因海水浸蚀形成,学名"海蚀穴",证明过去崂山曾在海底。因此,它对研究崂山地质变迁现象具有一定价值。

 

 

三皇殿西北处还有邱处机的诗词摩崖,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19岁时师从王重阳。

 

 

金世宗大定十年师父仙逝后,丘处机在姜子牙钓鱼的蟠溪自修7年,又去龙门清修,这期间,一蓑一笠,一年四季从不更换,被人称为"蓑衣先生"。

 

 

公元1208年至1209年,丘处机曾两次来崂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不仅使崂山成为道教的主要丛林,同时也为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他对养生学颇有研究,着有《养生消息论》。他的书法、诗词功底也很深厚,仅在崂山就留下了40余首诗词,其中以太平宫白龙洞的20首尤为闻名。

 

 

《元史·丘处机传》记载:丘处机及同行的18位弟子远涉万里,西行至今阿富汗境内大雪山。当成吉思汗问他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他说:"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又问及长生之药时,他答道:"但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当向他讨教治国之道时,他答道:"治天下之道,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念其诚实,并接受了他"敬天爱民"的思想,尊呼他为"国师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事"。

 

 

在封建帝王时代,进皇宫见了皇上,大小官吏都要行跪拜大礼,据说丘处机见了成吉思汗,大汗免其跪拜,可见丘处机的地位之尊。金庸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曾对丘处机仗义行侠、疾恶如仇、锄强扶弱、武功高强作过精彩的艺术刻画,深受读者的敬慕和喜爱。

 

 

走进弘道院的大门,迎面两层的宫殿建筑匾额上“讲经堂”格外醒目。

 

 

房檐下的“藏经处”三字诠释了宫殿弘扬道教的功能。

 

 

左殿“墨香斋”里仿佛飘出了墨香,

 

 

而右殿“聚贤堂”则是道士为你看相,让你破财的地方。

 

 

在太清宫的最西边,碧翠的松柏掩映之中建有崂山羽化道长的塔林

 

 

王悟禅有诗赞太清宫景色:“路转峰回绕下宫,琪花瑶草列西东。湾环船泊吴门碧,隐约灯悬海国红。古树耐冬传志异,仙人绛雪不从同。名臣高蹈分明在,书院犹存翰苑风。”

 

 

听说太清宫之夜景尤为出色,每当春秋月夜,微风徐来,海不扬波,皓月当空,浮光耀金,一派皎洁月光洒向大海,这就是被誉为崂山十二景之一的“太清水月”。

 

 

曾任教育总长的清末翰林傅增湘《游崂山记》中有一段精采的记述:“是日,适值佳节,月上东峰,遂同步海岸赏月。初行竹林中,金影布地,晶光上浮,若玉烟之笼被,清奇独绝。嗣乃登坡放瞩,海波浪碧,天宇横青,上下空明,如置身玉壶冰镜中。”

 

 

遐思月圆时分,海天之间,玉琼当悬,浮光潋滟,玉壶冰清,岸边竹影婆娑,宫廊依稀。月上东山,竹林里荧光浮动,回首太清宫,参差的楼阁飘缈;天上月与海中月交相辉映。水生光,月更明,该是何等仙境也

 

 

 

                                                      1992年7月30日记  2011年4月8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