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子初游(九)

    ----明霞散绮染天半

 

怀着对太清水月玉壶冰镜的憧憬,乘太清索道扶摇直上到达崂山南部昆仑山腰,明霞洞是空中缆车的终点。

沿山林小径西行,在竹树葱笼、绿荫掩映中便是崂山十二景之一的“明霞散绮” 明霞洞。

 

 

山门处有售票处,负责收票的道士昏昏欲睡,游人只要买票后在他的眼前晃一下即可入内。山门两侧篆书得天独厚,得地独精,似乎诠释着明霞洞的灵气。

 

 

明霞洞系一天然巨石崩落叠架而成,洞口高约2米,洞内高于人立,面积约10平方米,清康熙年间该洞遭雷雨,大半塌陷土中,仅见邱处机于大安三年(1211年)题刻之“明霞洞”三字。

 

 

金大定二年(1162年)将此洞筑为庙宇,原洞高大宽敞,明代道人孙紫阳曾静修于此,并有石刻《孙紫阳疏》。

洞的右侧元代始建一道院,名斗母宫,是全真道教金山派之祖庭。房间32间,建有三清、观音两座大殿,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但在一次大雷雨中,其洞大部塌陷,仅有斗母宫幸存。

据张起岩《聚仙宫碑》记载,元代道士李志明始居于此洞内修道。

 

 

明嘉靖十二年陈沂《鳌山记》中有“陡峭攀绝,僧垂木阶下,乃援而升”,“左有佛宇僧庐”等句,可见此时为和尚住持庙宇。至明末清初时,这里又曾有过佛、道交替住持的盛况。

明庆隆年间,道士孙紫阳重修庙宇, 明霞洞始为道士住持。

 

 

孙玄清,号紫阳,又号金山子、海岳山人,明代寿光人。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幼年双目失明,出家为僧。嘉靖初年,孙玄清辗转来到崂山明霞洞,弃释修道,20多年后,目疾不治而愈,名声大噪。当时,正值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录,同洽并参。

 

 

孙玄清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应诏到京师,功事完毕,赴白云观坐钵堂一年,注《灵宝秘诀玉皇心印经》、《太上清净经》、《皇经始末元奥》等,又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由阁老翟銮和少卿龚中佩为主进呈御览,敕封为“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六月二十六日,孙玄清逝于崂山上清宫,年73岁。文渊阁大学士、太傅翟銮曾为之题诗吊唁,诗刻于明霞洞处。

 


  孙玄清在上清宫和明霞洞共修行50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计数”。他创立了道教全真金山派,并以明霞洞为金山派的祖庭。明霞洞左侧镌刻有《孙真人紫阳疏》成篇石刻,又称《海岳修真记》,该刻石占明霞洞巨石之大半,字尚可扪读,疏中述孙玄清事迹甚详。又据记载,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崂山道士王生本在白云洞立有白云洞历代碑,内述其金山派祖师海岳山人之功果,惜碑文已佚。

 

 

石壁上雕刻的仙书因风雨侵蚀藓苔遮掩,字迹难辨。

 

 

相传,一日孙玄清在紫洞炼丹打坐,忽见一线霞光射入,只见石壁突兀,他喜极惊诧高呼,一脚跺地,洞内石地下坠,洞上石硼振陷,四周紫气萦绕。他又一脚踹于洞后,击出一孔而出。其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云开霞卷,神思飞爽,忽得东海全胜,自此悟道。

原来洞前的两株雄性银杏,自从洞门塌陷,洞内真气泄漏,便见两棵大树叶落枝败,元气大伤。孙真人摘一枚银杏抛于墙下,瞬间,合抱之木立于崖畔,枝繁叶茂,根连洞内阻住了洞内真气。然而,两棵古树保住了,却由阳变阴,无力返青。

 

 

明霞洞后玄武峰近巅处的峭壁上有玄真洞,是孙紫阳修真处,其旁刻有“重建玄真吸将乌兔口中吞”十一字,传为张三丰真人手书。“乌兔”即日、月,“口中吞”是道家吐纳导引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即“采日(金鸟)、月(玉兔)之精华,散而为风,聚而为形”。

 

 

玄真洞之左有一西向小洞,传为张三丰曾在此静修之处,故名“三丰洞”。洞旁镌有明代登州武举周鲁题诗:“白云留住须忘归,名利萦人两俱非。莫笑山僧茅屋小,万山环翠雾中围”。

高弘图《劳山九游记》载,道姑刘贞洁亦居明霞洞修真,后离去。

清代在三清殿西建观音殿三间,不久在一次暴雨中被山上的塌石砸毁,再未复修。但其院内的黄杨、玉兰、木绣球等百年以上的古木均生机盎然。

 

 

洞东巨石尚存,石上有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所题天半朱霞石刻。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五彩云霞映红层峦群峰,半边天景色异常壮美。

 

 

重修后的大殿称“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两侧分别为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东西两边为四大天王。

殿前两株山茶树龄都在400年以上,殿院西侧的紫薇树龄更有600余年。在原观音殿院内5株小叶黄杨树龄都在700年以上,虽说算不上崂山最古老的黄杨,但群居一起,而且长势茂盛,确实是独一无二。

 

 

明霞洞三面奇峰矗立,南临黄海,四周古松蔽日,修竹滴翠,古洞幽邃,刻石遍布,有上、中、下三处泉水终年注涌。尤为奇特的是霞光绚丽变幻,游人多有题咏。清代即墨县令林溥题诗:“明霞洞敞晓霞鲜,贮月潭空碧月圆。九水苍茫秋色外,十州缥渺采云边”。

 

 

 

明霞洞前石筑平崖台,平整宽阔,三峰环列,前对大海,周围松若虬龙,风光旖旎,是观景佳处。

这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深邃,朝旭晚霞,空蒙浩渺;在此眺望,变幻无穷。

 

 

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有诗赞曰:“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涛。岚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绝顶霞粘屐,精庭雪晕袍。三壶皆似削,俯势瞰灵鳌。”

 

 

这里有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唐玄时代的宫廷乐师、道长吴筠的雕塑,

据说李、吴二人是好友,在宫廷里一个写诗,一个谱曲,搭档非常默契。为了开拓思路、启迪灵感,两人经常结伴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在游览太清宫后面的蟠桃蜂时,两人触景生情,共同创作了《清平调咏王母蟠桃峰》,并成为崂山道士沿用至今的“步虚”殿坛经韵曲谱。

 

 

在崂山李白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名句,使崂山这座仙山与“诗仙”结下了不解之缘。

 

 

传说金山派祖师孙紫阳真人在冬天气温下降之时,看池中荷花妍丽,想此地必是风水宝地,定有灵气,于是每日皆至荷花池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如醉如痴,不思茶炊。

小徒见师傅修行艰苦,便下山买来水饺跪于师傅面前祈请恩师进食。

 

 

孙真人忽一念顿生,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尤观百丛之中一株与众不同,于玉霜冰雪之中,花色不减,傲视严冬,认为与己朝夕相伴的荷花也应会品尝人间烟火。

孙真人便把水饺放于花上,孰知须臾花儿更嫣,且热气腾腾,顷刻间水饺被荷花裹住而吞食,此后孙真人必命小徒端斋饭献于花前。此花在孙真人培育下修成正果变成仙子,她为感激仙人而想以身相许。孙真人看花虽修成人形,色心不减,便找人替代自己而成全其思欲之事。

 

 

后来孙真人得道仙去,明霞洞曾一度兴旺,山下人谋事无不去明霞洞求神护佑,以得前程坦荡事业锦绣。

某年山下有一书生进京赶考,在一店内刚要安歇,忽然身边立有一位长髯飘飘的老者。老者对书生说:我知道你是前来赶考的,我与你同乡,来京数载不曾回家,想劳你捎一封书信,不知是否能如愿 ? 书生说:你我同乡,又同在乡外,这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拿来便是。于是老者从袖中拿出信函一封递给自己,书生便问捎往何处。老者说:“你可到崂山明霞洞荷花池边,只要念诵石门石门开,京城捎的书信来就可。说完老者不见了踪影,书生感觉此事蹊跷,如在梦中,明霞洞离书生家近在咫尺,却从没有看到有如此一白发老者。

 

 

书生考试毕起程返乡,没进家门便直奔崂山明霞洞荷花池而去。书生在荷花池畔按老者所授秘语刚在口中念过,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金光速现,霞光万道,紫气腾腾,院内金玉铺地,一片豪华。目前景色,书生看得目瞪口呆。

 

 

没过多久,自门里蹒跚着走出一位老妈妈,虽已花甲,但风韵犹存,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在她身后紧随一少女,其步态袅娜轻盈,颜色十分,甚是迷人。她们把书生引进舍内,舍内如花飘香,四周珠光宝器映目。

 

 

老妈妈让少女给书生端饭,少女进厨房拿出一碗,从鼻子里哧啦啦濞出一碗鼻涕,须臾便变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老妈妈让书生吃下,书生暗自思忖,污秽难睹,何谈下咽 ? 如此华丽之堂,却端来令人作恶之食,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便起身告辞。

 

 

老妈妈见书生不食,面有尴尬之色,遂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转身从盆里抓出一把豆芽包裹于内递于书生,要书生回家与家人同享。

老妈妈和少女把书生送出门外,须臾间亭台楼阁如梦幻泡景迅速不见,惟荷花池依然如故。书生甚感诧异,他觉得拿几个豆芽回家太过寒酸,便拿出手帕向荷花池里一抖,把豆芽尽抛于内,看那手帕洁净,书生不忍丢弃便带在身边。

 

 

书生回家把此蹊跷事同老母细说一番,母亲让其拿出手帕细细端祥,只见上面剩有一粒金豆芽。书生反悔自己不该一时莽撞把金豆芽丢掉,母亲说: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贪恋财色。

 

 

后来书生考中状元并封有官职,其辞官不授,携母隐遁山林。书生虽归隐山林,其所经历之事一传十,十传百,被一南方术士知道。

 

 

南方术士精通风水,他深知荷花池内藏有宝物,要想掘得此宝,需在冬日炼就赤臂卧雪和赤脚穿冰之功法,在夏日炼就头顶暴日坐怀不乱之心法,有此方能思谋成真。

 

 

术士脑中思想得宝之后富甲一方之荣耀,更想美女缠身之快事。如此一来,六欲难舍七情牵缠而不能得法。冬去春来,眨眼机遇将要错过,他怕夜长梦多宝物被他人掘走,便用巨斧凿开山石,放走池内水源。

 

 

池水流尽,深露一洞,容人有余,术士顺洞入内,只见里面光芒四射,美女云集,华丽非凡。眼前景色令术士如醉如痴,他见身边美女妖冶非常,樱嘴微启,秋波频送,衣裙飘然使其不能自制,忍不住近前一步,刚要贴近女子,只听一声巨雷,便人事不知。

 

 

待恍惚醒来,珠光宝气尽皆不见,自己身失水中,有一道长将其捞起,把池边损坏之处堵住说:贪恋女色功不深,欲多常伤精炁神;自己勤劳多行善,他人之物手莫伸。术士听后深感惭愧,自此荷花池水浊而不清,冬日也少有寒荷开放。

 

 

今日明霞洞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只要靠近她,就能领略道教的博大、宽容和源远流长,更能领略道教金山派这片世外桃源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