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过后枫未红(一二二)

                  ----薄雾浓云锁天柱

 

 

 

    昨天雷电雨雾中未睹天柱真颜,心有不甘。今日雨晴,抖擞精神再奔顶峰而去。

 

 

    山庄旅店出发,复走六月雪,牛马城,经松蟒戏杜鹃,振衣岗,绕过神秘谷,攀爬百步云梯,直向总关寨。

 

 

    路旁见到一棵松树,从露于地面的一段根开始盘旋回绕,伸出长长的脖颈。松冠上方有一大片杜鹃花丛,名为松蟒戏杜鹃。还有从根部生出的两枝纠绕缠绵,亲密无间,名曰美满鸳鸯。

 

 

    途中渐渐发现天柱山的松树很多都是从根部便分为并行两枝,不由自主的便联想起比翼鸟和连理枝。看来千百年前发生于此的,美丽凄婉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男女主人公最后化为连理枝应该是真实的吧。


    总关寨位于飞来峰与三台峰、龙吟虎啸崖中间峡谷,寨中有洞,俗称总关洞,洞外皆悬崖绝壁,洞门陡窄,仅容一人侧身而入。总关寨门楼里侧额题“刚风长吼”(似乎应为罡风才对)

 

 

    百步云梯垂直陡峭,阶高临渊,云雾遮掩,神秘莫测。左右险峰夹峙,面前危崖阻隔,抬头仰望,进寨的唯一通道是衔珠绝壁上开凿的坡度为60~80度的几百级石阶,俗称“梯子关”。

 

 

    虽然在爬到一半的时候可以听到脚下的石阶上有嘈杂的游人声音,但是雾霭茫茫,始终未见人影。

    百步云梯其实有两百多级石阶,总共约有100多米。天梯旁奇异的岩石和小松奇妙绝伦,美不胜收。爬完全程,汗透衣背。

 

 

    坐在总关寨的炮台边,敞开透湿的衣衫,眼前就是刘源宿草棚、食野炊、指挥十万大军保家抗元的总关寨,放眼远眺,云涌峰动,风光无限;环顾四周,松奇石怪,气势磅礴;回首下望,刚过的百丈悬崖和千步云梯,险峻巉绝。

 

 

    遥想当年刘源聚十万之众,在天柱山坚持抗元18年之久,筑有东西南北四寨以及山麓前哨野人寨等防御工事,依仗地势险要,危石罗列,炮台高耸,易守难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天池峰侧畔的悬崖之间,巍然屹立着一株高大的松树。它破顽石而生,依山崖而长;大有百折不挠、浩然磊落之气慨与风骨;只可远观、不得近亵;迎风霜而立,堪砥柱中流;颇有王者风范。

 

 

    莫看此松高不过 5 米 ,粗不过 80 公分,它却有 1500 多年的历史。完全生长在悬崖之上,寸土不沾,与石峥嵘,枝桠还粗壮强劲地向悬空面伸展 。

    黄山迎客松因树形完美,成为神州名松。天柱松虽比不上迎客松名气之大,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柱松之上就应该是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知道它身形挺拔,从群峰中突起,直插云霄,犹如一根擎天巨柱一般,天柱山即由此得名。遗憾的是云海茫茫,对面半米即不见人影,天柱雄姿更是无缘得观矣。

 

 

    此处离天柱峰很近,有路通往山峰,但由于山体太过陡峭,无路通往峰顶,故只能远观,不可亲临。

    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至目前为止,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两人。其中之一当属在那山顶巨石上刻有“擎天一柱”的石匠。石匠早已亡去,据说他的儿子由于练过轻功也可以上去,他人莫敢登焉。

 

 

    天柱峰还有许多别名:

朝阳峰:天柱峰屹立在群峰之上,太阳一出地平线,最早一缕阳光投到峰尖,最晚一束阳光也在峰尖收散。一天都朝阳,全年多不见。因江淮多云雾,主峰全年约有一半时间在云雾里。

 

 

司命峰:天柱山是道教名山,称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属司命真君管辖,主峰故称司命峰。

 

 

鹤驾峰:旧志载:每年仲春(二月)有数千只白鹤由西南方向飞来朝天柱峰,在峰顶盘旋翻飞。这其实是春回大地,候鸟迁徙的原故。

 

 

皖伯尖:天柱山区域古为皖国地方,皖国是由皖公(伯)而来,因此天柱峰就是皖伯山的山尖。

笋子尖:以形名,清人储光黔在《皖山游记》中写道:天柱峰“锐上而丰下,四面嶙峋,如春笋破土张其箨”,峰顶南崖壁有横书“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字形五尺见方,“孤立擎霄”由清朝曾国藩部将、清军都统李云麟驻军潜山时所书,由药农贺良谋、贺良佐刻。“中天一柱”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游天柱时所题,由贺良谋曾孙贺来朝、贺来宾刻上去的。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

 

 

    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由国民党将领刘义纯于民国廿九年题写。

 

 

 再上行便到了天池峰,天池峰南接衔珠峰和神秘谷北口,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顶峰宽平,约为十余平方米。上有二池,一方一圆,深不盈尺,不溢不涸,碧水清冽,久雨不盈,久旱不涸,说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俗称天池,峰由此得名。

    真的不知王母娘娘身材几何?可能她老人家是要变化成寸小之躯在此沐浴吧。

 

 

    天池峰上傲立,飞来峰如履足下。峰顶西面巨岩忽开两缝,如刀切斧劈,每道缝宽米余,上架两道石桥,名为渡仙桥。在渡仙桥上挥舞长袖,宛若仙人临空起舞一般,小心翼翼的走过桥面,可应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

 

  

    天池峰顶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时,极目远眺,飞来峰、衔珠峰,五指峰,山连天际;炼丹湖如同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被潜河、皖水两条银链夹在中间;大龙窝、后山、东关诸峰如同一个个土丘,尽收眼底。

    天柱峰此时兀立在烟云飘渺处,峰顶时隐时现,嶙峋雄浑,气势非凡,可望而不可及。

    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令人望而惊心,称试心崖。试心崖是观赏“天柱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遇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那白色的云雾上将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更为奇特的是,你的身影一定映在华丽的光环之中。若遇“佛光”,将是莫大之福也。

 

 

    从这里往北前走几步,在帝座石和渡仙桥之间有一双乳峰,宛若仰卧女人裸之双乳,朝天耸立,逼真而传神。

 

 

    继续北行是拜岳台。顾名思义,乃是古人拜祭古南岳之处。拜岳台上的石桌刻有太极图,鼎内有雨水和不少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