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基帕位于秘鲁南部的Misti(米斯蒂,海拔5825米)火山山麓,是秘鲁的第二大城市。本是印加古城,屡遭火山、地震破坏,现有的是西班牙殖民地时期改建的。火山的副产物白色火山岩又成为当地的主要建筑石材,所以也有白都之称。现在是世界遗产。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略萨的家乡。

但更吸引我的是它周围的高山和峡谷。在市中心的Armas广场就可以看到大教堂背后耸立着常年积雪的Misti和Chachani,有篇文章写得出神入化,说没想到山太高,又离得太近,抬头竟没看见,需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近年山对于我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爬山有乐,看山也有乐。造型优美气势磅礴的高山峻岭看看也让你心旷神怡。
另外去看大名鼎鼎的印加神鹰也是从阿雷基帕出发。因此我对阿雷基帕之行充满了期待。

利马到阿雷基帕1030Km,基本上是被称为泛美高速的高级公路,历时16个小时的大巴正点到达,交通、住宿、餐饮都兼而有之,若再挑剔就显得不厚道了。
以前没坐过夜行大巴,又有点晕车的毛病,我晕车不是说坐什么车都晕,小巴中巴一般没问题,长途大巴只要是能开窗通风换气的再坐前面一点的话大多也能坚持下来。怪的是一坐封闭型的空调大轿车就晕。
我们预定的早,座位随便挑,明知上层头排是看风景的最佳位置,几经掂量还是选了下层头排的座位,小算盘也打得不错,下层稳当而且从司机旁边也能看到前面的风景。上车才知道彻底失算了,乘客与司机室是完全隔离的,坐在头排也没用。不免觉得委屈了我的丈夫,他是坐什么都不会晕的。
一夜睡的安稳感觉状态不错,吃过早饭有点忍不住了,爬到二层去看了看周围的风景,大巴走在转来转去的山路上,离开泛美公路了?快到目的地了?风景是荒凉一类的,看着风景想着心事随着大巴在山路上左摇右摆,我的胃里开始翻江倒海,赶紧回自己的座位上躺下来已经为时过晚,幸好事先备有塑料袋没造成环境污染。

从长途车站到市中心的Armas广场打的5索尔,情景和利马机场基本一样,只觉得秘鲁人都很厚道。路上看到一辆接一辆的车把路塞得满满的,在欣赏美丽的白都之前,看到了发展中国家多见的杂乱和拥挤,同时能让你清楚的感觉到其间蕴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别看我们的司机人厚道,说话不急,开车不慌不忙,有个缝隙他就能过去,好像他的车比时间还跑得快,让你心里舒服,佩服。

我们的旅馆就在Armas广场旁边的一条路上,一天25美元,这么方便的地段这个价格,设备条件只有最基本的。前面的路双向行车,来来去去的车是这张照片上的一倍。

本来只订了一天,心想从COLCA大峡谷回来后换个旅馆吧,路上的噪音有点睡不踏实。可他们信赖你不留任何余地,觉得回来住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果然,我们回去的时候护照也不要,毛巾肥皂和一大卷手纸已经放在我们原来住过的房间里了。我们请求换了一间不临街的房间,他们觉得背面光线暗是个缺点,但对我们只想睡个踏实觉的正是优点。
旅馆的老板和员工都不太会英语,讲不通就通过电脑交流,画面分两半,他在一边输入西班牙文,另一边就显示出英文,这么一来一去把第二天去COLCA大峡谷的140索尔都付了。
一宿两天,70索尔/人,包括:导游、交通、住宿(含早)。
不包括:大峡谷门票70索尔/人。午餐(20)、晚餐(10)用不用随便。
早晨8点有车到旅馆来接,第二天下午5点回来。
为了让我们放心,还特地告诉我们明天导游的英语很棒。
(据说也有贵的团队,主要是旅馆的档次不同,各有自己的圈子吧。)
去COLCA大峡谷是此行唯一的悬案,只知道各旅行社都有散客团,没想到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解决了。在阿雷基帕的观光一下子也变得十分轻松了。

下面这组照片是在Monasterio de Santa Catalina de Siena拍的。
叫修道院,其实是修女院,高高的院墙把曾经是修道女们生活的2万平米天地与俗世完全隔开了。参观修道院里的教堂、礼拜堂、回廊、庭院、住宅等就好像走进迷宫一样。光、影、鲜花、色彩,构成了一个静寂美丽的世界。身临其境时好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故事里,脑子里总想起『胡利娅姨妈与作家』里那个残疾诗人与修道女的故事。


 

 

 

 

 


阿雷基帕的山和月

用白色火山岩建造的大教堂(Catedral)

 

面对大教堂,左边看到的是Chachani(6057m)
 

右边看到是Misti(5825m)

虽然一抬头就(用不着仰起头来才)能看到雪山,还是觉得用震撼一词也算不上夸张。在这么美丽的城市里能看到如此壮观的雪山!也许该这么说:有雪山的衬托使阿雷基帕变得如此美丽。

 


进进出出阿雷基帕时看到的Misti。这个形状不用解释也是火山,有的日本人干脆它叫是阿雷基帕的富士。

 


当时是从COLCA大峡谷返回阿雷基帕的路上。
站在这么开阔的风景前面,突然闪出一念:这不是阿雷基帕的后花园么?
再定神想想:把这里叫后花园绝不亏待阿雷基帕!那时就想好了一定要把这个“后花园”写进阿雷基帕的游记里。终于如愿了。


大教堂的夜景。


大教堂的一角,特意把月亮拍得醒目一点——初五的月亮。
初五是上玄月。这个形状若在北半球看到的时候那是下玄月,也叫残月。
残月的形状和残月的头一个拼音字母C是一个样子。
如果有兴趣看月亮,上玄月在前半夜看,下玄月在后半夜才露面。虽然都是东边出西边落,和南半球的太阳在北天一样,南半球的月亮也在北天,所以与我们在北半球看到的月亮刚好是反着的。
算是旅行中的一个小夜曲吧。


专程走到修女院去拍来的。高高的围墙,一弯月亮。从前修女们也一定从院墙的那边看过这个月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