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05年中国家地理五十周庆时曾出版了《选美特刊》,发表了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颠覆传统,众多名山、名水纷纷落马。惊讶的同时不免把视线转向了新选“佳丽”。在中国最美五大峰林的排行榜上万峰林位居第三。专家评语:“…地带分异清晰,发育完美,早被明朝徐霞客所重视,布依族和苗族风情更增添其情趣。”,“…是中国准备向联合国申报南方喀斯特锥状喀斯特峰林世界自然遗产候选地,其美学价值无可争议。”。尤其,见到峰林屏障与万顷田园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奇特、世外人间般风光的配图画面时,就选定它了。   

      从马岭河峡谷景区小青山入出口乘坐4路公交车,在富兴路口转乘1路公交去万峰林。不过飞机场开出的1路公交终点不是原来的万佛寺,而是万峰林广场前一站的一个环山还是冷风口站。不好意思,没搞清楚。随大流下了车,再随大流上了停在对面的1路公交车,等了一会,车开,车费0.5元。我不明白,同是1路公交车,为何要在此中转一下。对村民,对游人都增添了麻烦。因为景区售票处就在往前一站的万峰林广场。无论步行还是乘车去景区都麻烦。

 

       在二村(下纳灰)的路口下车,沿村口的水泥路往里,问哪里有住宿的,答:大榕树那。村中有好几棵大榕树,就跟着感觉走吧。走走问问,很快来到古榕树古桥,附近有几家客栈。我们选择了石桥边找了一家“大成客栈”住下,普通双人间50元。条件还不错,价格也合理,前不久李长春访问过这家客栈,所以,小有名气。

       原计划晚上就要在依村寨住宿,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所以大包存在了西客运站,随身只带了简单的洗漱用具。因雾气很重,能见度很低,游览的具体步骤做了些微调,当天就在几个布依村寨转转,拍些近景,明天再上山俯瞰全景。放下简单的行李,就出迫不及待地道村里转转。

      客栈左侧有个小场地,前面三棵大榕树罩着一座小石桥。古榕树很有些年岁了,至今仍根深叶茂。石桥虽已翻修,面目一新。但是从与古榕树根“纠缠”一气的桥桩推断,它的年纪也不会小。桥头立着3块石碑。其一为石刻“天定桥碑”,久经风霜的的碑文模糊得无法辨认,无法知晓小石桥的建造时间,但也验证了眼前石桥是古桥新颜。其二是“福寿双全”水泥碑,立于2006年,刻着许多人名上面。不难推断下纳灰村是个高寿村。第三块是水泥的“福寿无疆”碑。碑上小字已不清,从两旁大字含义推断是表彰奉献爱心的。是啊,我很感慨。古人、过去的人用最基本又简单的元素——环境自然、富有爱心、生活简单质朴,构成了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长寿。

      桥头有家装修较新的茶室,可在室外品茶,喝咖啡。问柜台的小姑娘有何种咖啡。“不知道,老板不在”。“雀巢速溶,15元一杯”。另一姑娘的补答给我的更受打击。算了吧,自个就带着速溶咖啡呢,晚上就不来做冤大头了。几年前“涛哥”还来这里访贫问苦呢,现在村中已有了饮吧这种城里时新玩意儿了,变化可真快啊!当然与城里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走出高大的布依村寨牌楼,沿乡间公路前行。四下环顾,山峰不高,却重峰叠峦,中间围护着大片高低错落、无序排列的农田。零零散散的村寨、农舍,像“羊群”般散落在山脚、山腰或农田间。越来越重的雾气把这一切变得朦朦胧胧,将本应是色彩斑斓的油画,变成了写意泼墨画面。

      与之前所看到的喀斯特地貌大不一样。重庆武隆天坑三硚是,刀削斧砍壁的崖壁直上直下的“三桥夹两坑”的地质奇观。上午观赏的马岭河大峡谷瀑布争流,钙华层叠,钟乳悬挂,更是集中地体现了喀斯特地貌特征。虽然,上述两景区的喀斯特地貌不缺内林木丛生,小溪流淌,也绿意盎然。然,似乎与人类的生活不太搭介。而眼前的万峰林却颠覆了我脑海中的喀斯特的形象。青灰色的峰林屏障与黄绿相间的田园交相辉映,河水弯曲如链,串连起了散落的村寨,构成了一幅秀丽的自然画卷。自然天成的峰林与人力造就的几何形庄稼地,如此和谐地相交,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大美!这种大美我曾在云南元阳梯田见过,也曾在龙胜梯田感受过,还有…,千百年祖辈传承下来的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利用开发有度,不贪,懂得尊重和敬畏,才会有今天的人天合一的和谐

美。

      向一扛锄的村民打听八卦田的位置。老乡很热情地带我们前往,下公路,上田埂,过流水渠,领我们来到一处,指着一块被众多田块围绕着的一个圆形中心洼地,说这就是八卦田。这是一块典型的喀斯特漏斗洼地,以漏斗为中心,呈弧形分布,构成了奇异的“八卦”图象。是自然天成加上人力有意为之。其实,刚才我们下到农田间拍村民翻耕农田时,几乎走到了八卦田,没有高人指点,竟然与之檫肩而过。可能应了老话:距离产生美,零距离的平视没有从山上俯瞰的那样标准八卦,也可能是现在的季节不对吧。

           著名的八卦田就在下纳灰村和中纳灰村之间。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位“领路”人。他不是本村人,是遵义人,退休后来这里搞QQ农场的。呵呵,又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他把八卦田周围的农田都租下,再转租给那些想利用节假日、闲暇或退休后到这里体验种田,回归自然乐趣的城里人。我担心转租出去的农田会破坏八卦田的画面效果。他让我放心,什么时间种什么,QQ农场的那块田地种什么,由他统一规划,具体实施,由他指导。八卦田只会更美。

      走田间小径到了中纳灰村,也是一个很新、很干净的寨子,上公路,走到上纳灰村寨,还没进村口感觉就与其它两个布依村寨不同。远远地就听到响响的音乐,走近了,听清楚了,是专门创作的歌唱胡总书记访问村寨的歌曲。就像当年的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村口空地前的大幅宣传画也是“涛哥”访问该村的画面。

      再往里走几步,就见几栋气派的、新新的三层砖瓦楼房。右面那栋人家给新盖的楼房起名为“万峰首家”。因当年胡主席访贫问苦个这家,称自家为“万峰首家”当然有底气。堂屋的墙上挂满了当时访问的照片。胡主席赠送的彩电相贡品一样置放在堂屋正中。女主人在门口招呼游人,男主人在侧室忙着电脑。我问女主人她家能有客房吗。她说正在考虑三楼装修成客房。

      与“万峰首家”隔路相对的楼房是“万峰第一家”。这家也是有“背景”的。当年胡主席就是在这家院子里开的座谈会。堂屋里满墙挂的照片和彩电循环播放当时的录像都可为证。这家似乎脑袋更灵些,门口也与时俱进,搞起了“摆绣”。

      这两家的楼房就像寺庙里的哼哈二将,耸立在路口的两边。难怪,还没进村,就感到气势不凡啊!到底是有过“龙气”啊!

      沾了一帮警察团队的光,看到了布衣美食——打年糕的制作,还免费品尝了热乎乎、香甜软糯的打年糕。

       沿着村另一头的村村公路回去,边走边拍,一路都在感慨。村寨的发展变化太快。感谢村村通(公路)工程,不仅便捷了交通,丰富了物资,更是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思维,想不富都不行啊。不过似乎又感到缺点什么。当特有的日常生活方式、习俗成为了一种表演模式,就失去,起码减少了风情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