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谕的教堂,神奇的建筑(续前)

“高楼万丈平地起”,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拉利贝拉的教堂不是这样!我们选定拉利贝拉,全因这里有这样一组绝对另类的教堂。它们的建造不是自下而上——打地基,搭脚架,起梁柱,上顶加瓦;而是自上而下——先搞屋顶,再建门窗,然后是回廊、厅室,整个建造过程不用脚架。

朋友,你听着一定觉得怪异,“这怎么可能?不是脑筋急转弯吧?”当然不是。它是900年前这里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实实在在的建筑奇迹。

据说,在12-13世纪,统治埃塞的扎格王朝国王拉利贝拉被其兄用毒酒药昏,在睡梦中受上帝引领朝圣耶路撒冷,并得到“用整块岩石雕琢教堂,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耶路撒冷城”的神谕。神谕就是指路的明灯,就是要不折不扣执行的律令。作为基督的信徒,拉利贝拉醒后即刻派员谴匠,5000人耗时30年,在拥有巨大山岩的村镇洛罕,一锤一凿生生开挖出11座岩石教堂。为了铭记和赞赏拉里贝拉的这一丰功伟绩,洛罕人民给自己的村镇起了个新的名字——“拉利贝拉”。

拉里贝拉的教堂基本都在镇子上,但蹊跷的是,你无论沿着方石铺就的主路穿镇而过,还是在镇上驻足环顾,都难得觅到这些教堂的踪影。


就拿11座教堂中的“大哥大”,位于镇中心的“梅德哈尼阿莱姆”来说吧,它尽管足有三四层楼高,占地近两个篮球场,可我们几乎走到了它跟前都没发现它。你说怪也不怪?


     其实说怪也怪,说不怪也不怪。这些教堂之所以如此“隐秘”,全因它们不是向上盖成的,而是向下挖成的。这让它们的顶部不是与周边岩石等高,就是被压在峭壁之下,无从搞出一般教堂那种离很远就能看到的高耸尖塔。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教堂没有太大的,很难用“雄伟”、“高大”来形容它们。


向上没有拓展余地,岩雕教堂就走下三路。它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通过石洞、地道和回廊连接串通。



 


游弋其间,钻上爬下,回转绕行,很有几分走迷宫的感觉。这使它们当年既能满足宗教之需,也时常被用作战时要塞和王室住地。

 

雕凿的教堂无尖塔,多少总是憾事。但雕凿自有雕凿美:


看看这外墙,简洁而古朴;

 

 

   

这花窗,粗犷而饱经风霜;


 

这廊柱拱门,精美、大方;



这有护卫作用的六角星,更是充满神秘,我们在当今以色列的国旗上能找到它,但这颗六角星犹太先驱把它作为万能标志使用还要早200年。


 

 

再看看这日复一日守望着信徒进出出的大门,

 

这虽已斑驳,却仍精彩的壁画,

 

   这浑然天成的圣水盆(圣水自洞顶滴滴答答落入这些石盆中,信徒再用这蓝色大杯舀到自己的容器中带回家),

 


这神甫所用,牛皮包裹的储粮柜……

 

它们又凝聚了多少历史,述说着多少故事,浸润着多少沧桑?!

 

教堂无尖塔“似乎”不仅仅是建筑美的缺失,而且教徒和上帝间的距离“似乎”也因缺少作为天梯的尖塔而拉大了。不过这只是“似乎”,因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拉利贝拉人用他们惊人的智慧,在一锤一凿间解决了这个涉及建筑美学和宗教需要的双重难题。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看看这张图片吧!巨大的岩石漫坡切割出见棱见角的方形深槽,一块囫囵的“十字”石柱如同整体浇铸般矗立其中,从上到下中规中矩;(顺便猜猜看,教堂边的两个白点是什么?答案请见下一篇)


再看这顶部五个雕琢而成,环环相套的阴阳刻十字架,其构思之巧妙,建造之精美,若非神意怕不能也!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定海神针般的十字柱是座里面中空的教堂,一座没有尖塔却美感荡漾,并很方便人神交流的教堂,因为上帝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那直面天际的十字架,并从这也许是地球唯一的架构中感受到人们的敬仰。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十字教堂”——圣·乔治教堂,差不多十年前,就是因为看到了它的图片,拉利贝拉才铭刻在我们心里。现在目睹了它的尊容,我也才明白,为什么拉利贝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什么它在1978年就成为世界首批文化遗产,并得到“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这样一个绝不夸张的评价。

拉利贝拉的教堂是世界奇观,这毋庸置疑。但实话实说,可能是期望值过高,可能是欧洲伟大的教堂看多了,也可能是没有英语的我们很难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奥秘,所以这些教堂尽管让我们感叹它们一锤一凿的艰辛和历史的久远,尽管有十字教堂让我们瞠目,但真正给我们带来更多心灵震撼的却不是这些教堂。那么,在拉利贝拉难道还有什么比岩石教堂更伟大,更有魅力,更值得去感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