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游记 

 

(二)拜水都江堰

 

四川是“天府之国”,它主要指的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五谷丰登的天然美景。而这天然美景是靠水来滋润的,而滋润这美景的水又是来源于2000多年的古老水坝—都江堰

由此看来,这水是多么的神圣!因此,凡到四川旅游者,必定都要会去都江堰拜水,于是,就便有了“拜水都江堰”的说法。

成都市区坐车往西,走高速公路约一小时便到达都江堰市,再约20分钟左右的车程便到达都江堰景区。从朱红色的景区大门进去,一条长长的观景道引领向前,观景道中间是一条清清流淌的水渠,两侧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尤其特别的是,在观景道两侧各有六尊青灰色的人物雕像,他们是为都江堰治水做出过贡献的历代达官贵人。

走过观景道,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便进入位于离堆山顶上的伏龙观。民间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恶龙,所以就叫伏龙观,这是人们对李冰的崇拜。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公元前256年,他和他的儿子二郎,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在这里兴建都江堰,治理水患。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入口处,它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在它建成之前,岷江经常泛滥成灾。都江堰建成之后,不仅在当时解决了水患,而且,至今还在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在伏龙观里留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而特别珍贵的是在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雕刻的李冰石像。石像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高大伟岸,只有还不到1米5高,相貌古朴,甚至有点其貌不扬。这或许是当时的工匠手艺所致,也许是李冰就这个样。但是,它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敬,因为,他是我国水利的祖师爷,在我国水利史上建立了亘古盖世的奇功!

穿过伏龙观,往右后方,来到一楼阁处,凭栏远眺,看到滔滔东流的岷江,两岸青山绿野,山岚飘渺,风光绮丽,从楼阁的右下方沿着弯曲的台阶走下去,便看到一条水流饱满湍急的河道,在河道对岸的石壁上看到三个字:宝瓶口,这是都江堰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后,我们走过一座摇摇晃晃的江上索桥,来到都江堰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飞沙堰和鱼嘴参观游览。在飞沙堰,我看到堰前有大片弧形的河滩,河滩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白色的鹅卵石,与滔滔江水、碧绿青山相映成辉。在鱼嘴,我看到古老的堤坝,岷江在这里被分成两条支流;我还看到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的安澜索桥,它横跨在岷江之上。参观完鱼嘴后,我们还从这座索桥上走到岷江左岸,观看位于左岸山坡上的“二王庙”。

参观游览都江堰,最重要的就是看都江堰的渠首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因为在这里你才会深深感叹中国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成就。听景区解说员讲解,鱼嘴是在岷江上修建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伏卧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条支流,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平时把江水拦入宝瓶口,洪水期不仅排洪,还利用江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产生的漩涡,把泥沙滞留在堰前,有效地减少了泥沙进入宝瓶口宝瓶口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量的作用,是天然的节制闸。三大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成功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无坝引水的独特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创造了成都平原丰沛的水资源环境,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始建于战国秦昭王时期的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且至今还在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真的是伟大而神奇!

站在这绝世古堰之上,观赏着这个世界奇观,我不禁又想起伏龙观里那尊矮小的、其貌不扬的李冰石像!


都江堰入口处石碑

都江堰·伏龙观

李冰石像

都江堰上的岷江内江支流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河道。

都江堰岷江的支流—内江,风景很美。

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飞沙堰

这就是都江堰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水堤坝,它把岷江分成内江外江两条支流。因其形状像条大鱼伏卧江中,故叫鱼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