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多彩的部落市场


探访奥莫河谷,起码有三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一个是莫西,一个是卡罗,还有一个就是位图米Tumi部落市场。这个市场其实有个大名,叫“Key Afer”,每周四是它的开放日,因而更多的人宁愿称它为“周四市场”。每逢这一天,十里八乡不同部落的人都会过来赶集,所以“周四市场”又在游客中赢得了“逛一个市场,看几个部落”的名声。

由于头天暴雨,路上发水,一个本来要去的地方没去成,让我们不到10点就到了要下午才会热闹起来的“周四市场”。看到时间尚早,我们就和向导商量去附近的哈默Hamer部落看看。之所以要去哈默,全因网上的一张照片和一句话给我们很深的印象。

一张照片是著名的“跳牛”照:十几头牛横着排成纵排,部族人在两边拉住牛头牛尾使其不动,几乎一丝不挂的少年飞身而上,从牛背上奔跑而过。一旦他成功完成这样的跳跃,原本被认为“能耐小”、“性不洁”的男孩即刻就升级成了可以娶妻生子的男人。这就是哈默男孩的成人仪式。

一句话则来自一篇游记,上面明确记录下作者的感受,“哈默女人在所有部落女人中是最美的”。

正是这一图一话让我们有了一个要去哈默部落的情结。尽管向导说那里没什么好看的,但情结就是情结,我们还是上路了。

顶着太阳翻过两个山坡,半个多小时后,脚下的羊肠小道把我们引到一个长长的篱笆前。正当我们左顾右盼地找入口时,只见向导腿一抬,登着篱笆上的树杈就翻了过去。我们连爬带蹭也都进到了里面。可部落在哪里呢?眼前都是庄稼地。“哈默是个大部落,有3000人,但他们住的很分散,前面拐过去有一家”,向导解释说。我们有些失望,但既来之,则看之吧!

这里是农耕区,又挨着市场,附近的山头上还有一所联合国援建的楼房小学,这一切表明哈默人应该有不错的生活。

 


   

但我们见到的人家完全不是这样,它家徒四壁,八面漏风,穷得叮当响。而“屋里”的老人看着比这家还糟糕,瘦骨嶙峋,营养严重不良。

 

居住分散,年轻人又都去了市场,不用说,无论成人礼还是哈默美女都已毫无指望,我们决定走人,不再耗时于此。




回到镇上,虽然还不知“周四市场”在哪里,但它的味道已经能嗅出,它的魅力已经能感知。实际上,上午乘车过来时,远在数公里之外就断断续续见到些往这边赶的人。



而这会儿,人更是明显多起来。他们手提肩背,带的都是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

 

这老妇左手一罐黄油,右手一罐蜂蜜,背囊很扁,一看就知道她的部落就在附近,赶集方便,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拿东西过来。

 

这女人装束典型,货多路远,来一次不易,来了就要蹲一天,所以有大桶水伺候在身边。


她背上的葫芦是抢手货,



可以加工成漂亮的水罐、蜂蜜罐,剖开可以当水瓢,做帽子。


 

陶罐当然也很受欢迎。不过烧制它可是个手艺活,原始部落干不了,这也是为何卖它的人一看就更现代些的原因。



皮毛也是热门货,在地上是铺盖;在身上,前面上下两块,后面屁帘一块的全套组合,至今是部落人遮风挡雨的传统标配;若嵌上贝壳,那就是能炫富的“时装”了。



可别认为部落族人不懂艺术,这些木雕都是他们喜欢的工艺品。顺便说一句,这些东西卖给老外估计都不便宜。因为老夫问过一个手工小板凳的价,就是这里的男人几乎人手一个的那种,开口就是三十美元。



卖果蔬的也有一些,什么都是论个、论堆,见不到拿称称重的。几斤几两?对不起!没人认识,也没人信你!



 

 也许因为这一带缺水,市场上能见卖鸡的,但见不到卖鸭的。看,这女人和她的鸡那么亲,不知卖时会不会伤心。也不知道她是哪个部落的,脸上还纹着少见的黑色条纹。



在市场上我们不停地问向导:“这是哈默?”“那是哈默?”网上说,哈默女人的头上都顶着红泥小辫。据此判断,这腿下压着个漂亮蜂蜜罐的女人应该是。可我们见过的柏莎德女人有的不也有顶红泥辫的吗?向导更是否定了红辫的说法。但哈默究竟有什么特征,我们实在搞不清,后来也就不问了,捡感兴趣的看,捡感兴趣的拍就是了。对了,看图说话顺便加一句,这边女人脖子上的粗项圈是已婚的标志,而这位项圈上多出一个把儿,据说表明她是男人的大老婆,掌管着家里的衣食起居,有权安排其他妻子做什么,不做什么。

 

咱们接着讲拍照。别看这里南来北往,是开放性很强的公共场合,与整体性突出,利益极为一致的部落氛围不一样,但照相的规矩却相差无几,同样不能随心所欲。向导交代,照大场面,随便;照人像,3比尔。看来这边基本都是这个价。不过,我们可不想把部落中不得已而为之的被迫摆拍搬到市场,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买卖自己的事,不会像在部落里那样跟着你走,围着你看,相对处于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谈钱,这种状态就破坏了,所以我们在这里拍的绝大多数照片不是远处偷拍的,就是近处盲拍的,宁可质量差些,也要争取多一些原汁原味。

 

当然,有的想拍清楚些时,也只能谈钱摆拍,这姑娘就是,我们看中她穿着艳丽,发式别样。不过她的羞涩让事情变得挺有意思。



见她过于扭捏,老妻即刻过去当陪照,希望她能放松些;


她的男友也突然冒出来搂住她,给她壮胆,同时也为自己女友的有趣和可爱开怀;




但她还是害羞地躲开了。没想到觉得没面子还是咋的,这竟会惹恼她的男友,本来还喜形于色的一张脸刹那间就阴云密布,而且眼见着就要狂风大作,风雨交加。




集市上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色彩越来越丰富,真像万花筒一般,煞是好看。



肯定是奉了家长的指令,孩子们也有来摆摊的。他们和木栅、蓝墙构成一幅很靓的画面。



这里摆摊,几乎没有吆喝的。人到了市场,货往地上一摆,或蹲或坐,等人光顾,绝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瞧这老弟,不声不响,两小桶黄油眼前一放就OK了。想必这市场不收管理费、摊位费,否则这还不赔本?


卖的漫不经心,买的可是要费点心。先看货问价,

 

再货比三家。这在全世界大概都一样。

 

来得早的,运气好的,出货快的,家里需要的东西置办齐了的,已有人开始打道回府。

 

不过我们可不那么急着走,因为还有一个地方要逛——牲口市场。很多部落毕竟放牧为生,农耕区需要大牲口犁地,肉食也要有牛羊买卖,这些造就了活跃的牲口交易。

 

    牲口市场离农贸日用品市场还有2里地,路上能看见不少赶着牲口往那里去的。

 

 

我们还是边走边照,偷拍、抢拍,快速出手,一直也还顺当。谁料想,就在去牲口市场的路上差点来个马失前蹄,惹出事来。正当老夫给前面十米外的两个壮汉和他们的羊群来一张时,其中一位不早不晚回头看个正着,还绝无好话地告诉了同伴。这下马蜂窝可是被捅喽!那家伙立即呲起牙,瞪起眼,脸部的肌肉似乎也抽搐起来。咋办?放下相机,若无其事地假装没拍已经来不及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咔嚓!”再来一张,这怒不可遏毕竟也是一景。

顷刻之间,两壮汉已经回身冲将过来。他们会怎样呢?大打出手?俺虽来自怏怏武术大国,但既不会少林,也不懂武当啊!何况这是人家的地盘,真动手,还不是羊入虎口?!老夫虽然心里紧张,但并没有昏头,不会拿着鸡蛋碰石头。可这该如何是好呢?别忘了,俺既来自武术之邦,也来自礼仪之邦。要知道,老夫最后那下“咔嚓”不是要嘬死,而是要演绎后面的情节。

面对着他们的怒气、杀气,老夫缓缓地放下相机,露出一张微笑的、天真无邪的、和蔼可亲的脸,而且来者越近,越怒,老夫的笑越友好,越灿烂。这一招还就是凑效,刹那之间,老夫已觉察到对手的细微变化,怒气依然,杀气却隐退了。

待他们来到跟前,老夫使出第二招,先指指他们,再把肌肉绷起的胳膊一抬,做出一个强壮的姿势,然后眼睛盯着他们伸出大拇指,信息明确地告诉他们,照相是欣赏他们强壮的体魄,这确实也是老夫当时按下快门的一个理由。

谁会拒绝别人的赞赏和夸奖呢?见到他们好像明白了,老夫又使出第三招,极其友善、近乎温柔地拍拍那凶汉的肩膀,又拍拍自己的胸膛,嘴里用英文不断重复着吐出了“朋友”二字,也不管发音对不对,人家听得懂听不懂……不用再说了,一切都化解了。哈哈,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是以柔克刚的典型案例啊!


其实,“微笑”历来是老夫老妻出门在外,顺畅旅游的法宝,为此还写过《走世界切莫忘带的神奇宝贝》一文,历数“微笑”的奇妙作用。前几年去尼泊尔逛加都古城时,看不懂标示牌的我们误打误撞地进入活女神宫中,目睹了活女神的芳容,然而却严重冒犯了印度教的禁忌。突然发现我们的护卫也许担心失职受责,挟持着加倍的怒火冲过来,但当他看到我们不明就里,又表歉意的微笑时,吼叫竟戛然而止,脸上虽仍不爽,“押送”我们出宫却已平和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而且这个例外就在我们遭遇“壮汉危机”半小时后。又是老夫拍照之时,冷不丁被人从侧面撞了一下,是位五十开外的“老者”。老夫以为是自己挡了路,就一边点头微笑着表示歉意,一边旁挪两步,同时把镜头转向别处。

嘿!侧后又是一撞,还是他。这时老夫注意到他一脸阴沉。不用说了,这不是不小心的偶然相撞,而是有意为之。为什么呢?老夫此时拍的都是大场面,既没拍他,也没违规呀!莫不是碰上了当地专门寻衅滋事的混混、流氓?老夫又瞟了那人一眼,不像,无论有点乡绅味道的土布衣裤,还是外貌、气质,他都没有地痞流氓像。不过此人的眼神透露出,他好像心里憋着一股气。他生的是哪门子气呢?难道是嫌我们这些外来人搅乱了他们世代相承的传统生活?得,既然他的不满也许和咱有关,既然微笑解不开他心中的积怨,那咱就退避三舍吧!看老夫主动退让,完全无意和他较劲,他跟了几步,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作罢走人了。

斗气的走了,但想想,我们这些外来者对当地人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仅这市场一逛,也能看出几分。这里只讲见闻,不论好坏。


先看照相,这像有影,这影在一些土著的心里肯定怪怪的,不然也不会有把他们的魂魄吸走之说;



照相要钱,这钱拿来拿去,从不习惯到追求,难免会腐蚀甚至瓦解部族中的宗法关系,亲情关系。



如果说钱的影响还有一个过程,还比较抽象,那么看看这几位年轻妇女和姑娘吧,她们有哪个还围着传统皮裙呢?外来的缝纫机和外来者的穿着打扮,颠覆的不止是部落的手工女红,更颠覆了老一辈传给她们的关于“美”的形象。要不,她们为什么宁肯花钱,也要在这里扎堆追求她们心里的时尚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您不能太妖艳,太卖弄风骚了吧?这女人,十有八九是**,。



这小屋呢?十有八九是妓院。虽说**堪称古老的行业,但这原始部落圈里开妓院,难道就没有外来风气的影响吗?

 

现在咱们接着去牲口交易市场。它是用栅栏围起来的,牛羊分开。羊圈这边人多,买卖也活跃,不管山羊、绵羊,看着差不多就成交;



牛圈那边人较少,大牲口估计价格不菲,出手自然慎之又慎。看这大角白牛,真叫让人开眼,何止是标致、健壮,简直就是一副帝王相。是啊,这样的牛,不给个好价钱,能拿得走吗?



   

你知道家畜在部族之人心目中的地位吗?说轻点是财产,说重点是家庭成员,是命根。不然放牧犯不着拿刀、背枪地护着,也不会时常有为了抢夺它们,部落间火并,闹出多少人命的事。既然是家中宝,自然要精心呵护,着凉了,感冒了,拉稀了,肚胀了,它们有多少不舒服,家人就有多少不舒坦。这自然成就了兽医兽药的生意,一个市场就起码两家兽医站。真是有情有趣的铺子,满墙夸张、醒目的壁画,即使你不识字,也保你认不错门!



咱逛的时间不短了,不说我们走得累不累,阁下跟着我们看也有点儿累了吧?大热的天,即使坐着不动,也是辛苦事。你看,连这些久经“晒”场的姐妹儿也都打了蔫。


 

 

是的,卖货的,买货的,做衣服的,寻医问药的,咱都看见了。不过这市场上还有一种人也值得提一提。什么人呢?和我们一样,轻轻巧巧逛街的,只不过我们是“外来物种”,他们是“土特产”。就像咱几十年前在中国的乡下就知道集市好玩一样,他们也愿意看新鲜,赶热闹,而且自己也乐得吃点儿,喝点儿,穿新戴艳,潇洒地加入市场风景线。



什么,还不想走?得,那咱再去那边看看!

 


结束语:埃塞俄比亚回来后,就一直想把那里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但这事那事,加上笔头奇慢,一拖再拖竟然过去了一年半。好在一切依然历历在目,使我们终归得以还上这笔旧账,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一个可以讲故事的记忆。

最后感谢一路陪伴我们走过来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这次没有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