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晚太晚,住在了伊朗人家。第二天早上离开,麦迪载我们找到了比较满意的酒店,他给我们留了个电话以应急,然后道别了。

再说说这位司机麦迪吧,三十岁,黑壮,卷发,眼窝深和一圈黑,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在这个伊斯兰教国家,他却是我们好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见到的认真做礼拜的人。路途经过纳坦兹清真寺时,他让我们自行参观,而自己先去洗手,才进入这个古老空旷的寺内,按伊斯兰礼节三叩九拜了一阵。然后是在伊斯法罕伊朗人家,到了晚上礼拜的钟点,那一家兄弟姐妹几个正在麦加的方向抽着水烟,而麦迪朝着虔诚地三叩九拜,这样的场景对比十分滑稽。早晨,他给我们做好早餐后,又在厨房的地毯上礼拜,静坐,神情默默的。而这一家伊朗人,上班的上班了,不上班的还在睡觉。看来,同是信仰,程度不同,或是方式不同。麦迪好像还是个“正人君子”,在伊朗人家住的时候,我早上起来,穿着丝绸睡衣、蓬头垢面的就出来洗漱了。碰见出门买早餐材料的麦迪,他好像僵硬地、低气压地打了个招呼Good morning,僵硬地、目不斜视地过去了。后来又见他在厨房地毯上“思省默念”,小伙伴笑抽了地说他在向真主安拉忏悔。

 

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周围一圈手工艺品巴扎,是我逛过的最满足的巴扎了。在这里,一点也联想不到原来看新闻和各路消息传播的那个邪恶轴心国,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千零一夜。

 

其实“巴扎”一词,只是没有任何浪漫色彩的集市,就像北京的天意市场之类的,卖的基本是当地人生活的需要品,从黄金饰品到肉食果蔬。而我们游客却通常感觉巴扎是一个可以shopping的地方。在伊朗,我们把德黑兰卡尚伊斯法罕亚兹德大巴扎都多多少少逛了。跟开罗大巴扎伊斯坦布尔大巴扎和香料市场不同,在伊朗,其实,作为游客去逛这样巴扎,会发现没什么可买的。但是它又很有意思,它是一种和当地人接触的非常好的机会。你会看到很多金店橱窗前都站着三两一群的黑袍女人,她们默默地注视橱窗里的金饰良久,间或悄悄讨论几句。在伊朗,通常男人娶一个女人的成本很高,有房有车之外,还要送给对方人民币8万块钱左右的礼物,这个礼物通常是金的首饰。所以,经常看到结了婚的伊朗女人的脖子、耳垂、手腕、手指,很多金首饰。就像古代游牧民族一样,好像要把所有的家产都穿戴上来。顺便说一下关伊朗穆斯林男人会不会娶四个女人的问题。我们在不同城市问过两个伊朗男人,答案是,非常非常少,他们说,在伊朗,虽然教义允许,但娶了一个之后再娶的话,会很遭人鄙视。人们的自觉性不仅仅表现在婚姻上,还表现在卫生上。伊朗人,有钱没钱,一般会穿着整洁体面,尤其是在德黑兰伊斯法罕。而城市的街道,甚至市场,都保持得相当整洁干净。载我们从卡尚伊斯法罕的司机麦迪,路上给我们买了几根冰棒,吃完后,冰棒的木棍子一直拿在手里,尽管道路两旁尽是荒野戈壁,又是木棍子,也不往外扔。也不随便放车里哪个地方。

 

再说回伊玛目广场周围那一圈艺术品商店,其实也是巴扎,长长的拱形回廊,两旁是一个接一个的商铺,很多商铺还有手艺人在里面工作,细密画、金银铜制品、地毯之类的,琳琅满目,构建了一个色彩纷腾梦幻般的世界。这样的巴扎是针对游客的。尽管伊朗的游客是我去过的国家中最少的,然而,这样的旅游纪念品巴扎却是我见过的数量和质量最上乘的。在伊朗,手工艺保留得很好,当然,售价也不便宜,不仅仅是针对游客,这是他们的成本考量。

 

在巴扎,我们这张东方面孔又成了显眼的旗子,耳边无数无数都不知是从哪飘来的‘hello!’“你好!”“秦?”一路被人直勾勾地注目,无数的微笑。甚至还有人走过来弱弱地问“可不可以邀请你们到我家”,以及个别直白的‘go to my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