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现于1973年,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年代约为5000-7000年。

 

位置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距余姚市区24公里,东距宁波市25公里,

 

共分博物馆和遗址展示区两部分组成。

 

 

博物馆主体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七千年前“干栏式”建筑 “长脊、短檐、高床”的风格和特点设计,

 

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墙面,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

 

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

 

博物馆展出文物320件,

 

展厅分沧海桑田、

 

日出而作、

 

湖居人家和心灵之声四个部分,

 

反映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展出的实物有七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及照片,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

 

此外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石球等稻作经济的全套耕作、加工工具。

 

 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釜、钵、盘、豆、盆、罐、盉 、鼎、盂等

 

炊、饮、贮器,

 

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

 

种植水稻是河姆渡人的重要经济活动,

 

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他们以象牙、骨、玉、石、陶、木为载体,

 

通过琢磨、刻划、捏塑、绘画等艺术手段,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

 

那种讲究对称、追求平衡的审美意识

 

整齐、稳重、沉静的艺术作品,

 

令人赞叹不已。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尤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

 

其中就有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蝶形器。

 

考古发掘现场布满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木建筑构件,场面之宏大,文物之丰富,令人惊叹不已。

 

四栋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古朴、野趣,再现了河姆渡人高超的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