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之橄榄山


 


橄榄山是巴勒斯坦一条多山峰的石灰岩山脊,因当年种满橄榄树而得名。橄榄山地处耶路撒冷城的东边,耶稣曾在此布道,使其成为宗教圣地。如今山上的橄榄树已经很少,橄榄山成为人们俯瞰耶路撒冷城的最佳观景点。


站在橄榄山上,我举目远眺,耶路撒冷的全景尽收眼底。在橄榄山上,我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更多的是浓郁的宗教信仰之情。




橄榄山上有成千上万的墓地,成片的墓穴连在一起,洁白、肃穆、庄严。神圣的墓地里埋葬着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他们相信总有一天弥赛亚会来到这里迎接他们,带领他们去一个圣洁光明的天国。


在圣经时代,从耶路撒冷到伯大尼的道路经过橄榄山,耶稣在橄榄山上度过了很多时光。他站在橄榄山上为耶路撒冷悲叹,每天晚上都回到橄榄山住宿。所以橄榄山这个布满耶稣踪迹的地方受到了基督信徒的崇高敬意。




在橄榄山的半山腰上有座罗马天主教教堂“主哭耶京堂”, 拉丁语译为“上帝哭了”。教堂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形状似一颗泪珠,象征着耶稣的眼泪。


据《路加福音》第19章记载,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





主哭耶京堂是耶路撒冷最新的教堂之一,建筑在一个古老的遗迹之上。施工期间,圣殿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可以追溯到迦南时期,并在遗址上发现了跨越第二圣殿和拜占庭两个不同时代的古墓,古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陵墓风格。




橄榄山下有个绿荫环抱的果园“喀西马尼园”,希伯来语意为“压榨橄榄”。园里有8棵粗壮的橄榄树,据说每棵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耶稣时代就已经存在。其中一棵被栅栏围住的橄榄树,据说见证了犹大的卖主叛变。


我仔细端详橄榄树,看到老迈的树杈被木杆支撑着,如同老人手中颤颤悠悠的拐杖。树皮上的疙瘩、褶子和坑洼如同百岁老人的肢体,看得出千年风霜磨砺的影子。




据圣经记载,耶稣经常在喀西马尼园中祷告与默想。在被钉十字架的前夜,耶稣与他的门徒享用完“最后的晚餐”后,预感到自己受难的时刻临近,便来到喀西马尼园祈祷。


耶稣极其忧伤,“汗珠如大血点滴落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3次祷告后,他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定坦然接受即将来临的苦难。随后,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喀西马尼园捉拿耶稣,耶稣被捕……



公元4世纪,拜占庭基督徒为纪念耶稣,在喀西马尼园修建了一座 “忧伤教堂”。教堂先后经历毁坏、重建、再毁、修建等过程,终于在1919-1924年修建完成了现存这座“万国教堂”。因修建教堂的经费来自于世界各国的捐款,故而得名万国教堂。


耶路撒冷的天空格外的蓝,大气稳重的万国教堂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华丽、惊艳、绝美。




万国教堂为拜占庭风格建筑,有圆顶、粗大的列柱和镶嵌的图案,图案上描绘着圣经故事。教堂门楣上是巨型彩色马赛克画卷,描述了耶稣在独自祈祷,他预感到自己将在喀西马尼园被出卖,悲痛地哭泣。





我步入教堂,堂内光线幽暗,气氛凝重,仿佛耶稣被出卖前一夜的光景,几位信徒在圣坛前瞻仰圣容,静默祷告。


教堂的祭坛用带有红色纹理的石灰石板制成,代表耶稣似血一般红的汗水。祭坛上方的巨幅壁画呈现出的就是耶稣在喀西马尼园橄榄树下向上帝祷告,极度悲伤的情景。




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罗马帝国犹太省执政官迫于犹太民众和宗教人物的压力,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圣经》称,耶稣到耶路撒冷仅仅是遵照上帝的旨意,为救赎世人之罪而死。


耶稣死后复活,升入天堂,重回上帝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