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苦路


 


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圣迹“哭墙”又叫西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是古犹太王国第二圣殿护墙仅存的一段遗址,长约五十米,高约二十米,由大石块砌筑而成。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后,都会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之为“哭墙”。


哭墙是以色列的国魂,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哭墙分隔成两个区域,中间以屏风相隔,男左女右分别在石墙前祈祷。




哭墙还是犹太人接受洗礼的圣地。年满13岁的犹太少年都要在哭墙前举行成年礼,父亲与家族中的男成员陪伴少年进入祈祷区域,他们将经卷从经文柜中取出交由少年颂讲,以显示他在宗教上已经成年,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少年的母亲及女亲属则在围栏外高声欢呼叫唤,表示祝贺。


哭墙成人礼.jpg



我轻轻步入右边的祈祷区内,慢慢走近石头墙,教徒们的虔诚之态令我肃然起敬。只见她们面壁肃立于哭墙前祈祷,或低声背诵经文,缅怀犹太民族辉煌的历史;或以手抚摸墙面,如同抚摸犹太人民千年的伤口;或将写着祈祷的纸条塞进墙缝里,将自己的心愿传递给上帝;或端坐在椅子上一整天,面对哭墙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





石墙历经了千年风雨的洗礼和朝圣者的抚触,石头泛泛发光,如歌如泣一般。


如果说大屠杀纪念馆的沉默令人窒息,那么哭墙的如泣如诉令人哀恸。


哭墙2.jpg



离开哭墙后,我们在以色列导游的带领下,前往老城狮子门,去感受耶稣的“苦路”十四站,即当年耶稣被钉十字架前走过的那段艰辛之路。


耶路撒冷老城分为穆斯林区、犹太区、基督徒区和亚美尼亚区四大片区。“苦路”的左边是犹太区,右边是穆斯林区,目的地“圣墓大教堂”在基督徒区。


“苦路”途经的老城区街道两旁开着许多店铺,不同信仰的民族和谐相处,他们不在乎你的宗教信仰,祥和地对待每一个路人及游客。





耶路撒冷老城的巷子弯弯曲曲,如果没有导游的带领,游人未必能找全“苦路”十四站。


“苦路”十四站,每站都有一个故事。虔诚的信徒每到一站都会祷告,体会耶稣当年的苦。



苦路1.jpg



最让我难过的是第四站“耶稣途遇母亲”。耶稣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世人,连自己最敬爱的母亲也无法照顾。


最令我动容的是第六站“圣妇为耶稣拭面”。一位妇女无力阻止司祭长的阴谋,无力改变比拉多的判决,更无力帮助耶稣背负那沉重的十字架。她选择自己能做、且该做的事:为跌倒后的耶稣揩拭去脸上的汗水和污垢,让义人在临终前多一份应有的尊严。


苦路2.jpg



最使我难忘的是“圣墓教堂”,东正教称之为“复活教堂”,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苦路”第十至十四站均在“圣墓教堂”内,这也是最值得看的地方。


圣墓教堂1.jpg



教堂内人头攒动,密密麻麻,虔诚的教徒跪在一块大理石前亲吻石块。据说,耶稣从十字架上被解下来后就放在石板上,大理石上沾染了耶稣的血迹。


我跪下,双手抚摸石块,额头贴近石面,感受耶稣的力量:主不停地眷顾着我们,陪我们走过曲折的旅途,无论世事人情如何变化,主是我们最终的力量。


圣墓教堂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