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出发,一个半小时的火车,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牛津到了。火车站外一片热情如火的枫叶,把英格兰秋天的艳丽推向了极致。

秉承一贯的作风,旅馆选择在距离火车站5分钟的路程。大城市住酒店,小城镇仍然选择温馨的家庭旅馆B&B。


快节奏是我们的优点,放下行李稍作安顿,马上展开今天下午的游程:牛津闲逛。从旅馆(火车站傍)到市区中心大概是15分钟的路程,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又湿又冷又饿,中午1点已过,可怜的我们饥寒交迫,唯有以景充饥。


路过一座千年古堡:牛津城堡(Oxford castle),牛津城堡,这是一位诺曼公爵在诺曼时期建造的城堡,始建于1071年,原本是用于军事防御,后来做了监狱。城堡博物馆里展出了当年的监狱情景及对犯人使用的刑具。


St.George's Tower是城堡的标志,两旁是坚固的中古时期风格的古城墙

现在,城堡的大部分被改造成了五星酒店。中西方的文化理念差别真大,曾经阴阴森森的监狱,砍头的地方,现在是豪华酒店,你会住吗?

看到热闹的街市,我知道我们已经到达卡尔法克斯钟塔(Carfax)。做行前功课时已经了解,这里是牛津最繁华、最嘈杂的地方。

Carfax由拉丁语quadrifurcus(四岔路口)一词演变而来,卡尔法克斯钟塔所在地是牛津四条最繁华的道路交汇处。

往东

往南,校园区

往西是钟塔的方向,再往北,是热闹的商业步行街。

卡尔法克斯钟塔圣马丁教堂仅存的遗迹。圣马丁教堂的历史可追溯至11世纪,在几个世纪中一直是牛津的宗教中心,伊莉莎白一世曾亲临此地举行宗教仪式。但在19世纪道路不断扩建的过程中,教堂、喷泉先后被拆除,只有钟塔保留了下来。

今天我们的安排就是在牛津城市中心闲逛,领略这个城市保留下来的中世纪的经典建筑。

古老却仍然在使用的邮局;

几百年历史的图书馆;

老屋改造的五星酒店。

饱经沧桑的牛津博物馆,博物馆入口在市政厅一角,馆内面积不大,花时不多。


大街上的咖啡馆,古今合一,利用古旧的房子装上了现代的玻璃窗。想象一下:坐在楼上的窗前,昏黄的灯光下,一杯咖啡,懒懒地半躺着,目光飘在中世纪建筑的街道上,看到的却是手拿iphone的现代人……那种时光的错位,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饿过度的我们首要任务是找吃的,按图索骥我们找到了市中心一个有美食的市场。

循着香味而去,我们找到这个,英国特色美食派(Pie),就选择这个了。

点餐是难题完全不懂如何配搭,面对服务员的疑问,只好指手画脚的表达自己也点前面客人一样的餐(其实也不知道别人点的是什么餐)。服务员居然和我们说起国语,哈哈,问题变得简单了,顺利完成点餐。

一份三文鱼pie配土豆泥加青豆,什么酱汁忘记了,

一份牛肉pie也是配土豆泥加青豆,共£17.5镑,一顿午餐又完成了,味道不错。

市场除了有餐饮,还有其他各式店铺。肉类店,挂起了山鸡做招牌。常听说外国市场不出售未屠宰好的动物,看来是误会了。


周六的牛津街头热闹非凡,吹号的肥叔叔,

义卖红花的老兵,

凌空坐表演吸引了众多围观者,别以为伞是支撑点,表演者可以把它左右换位。


小提琴手也疯狂……闲逛在闹市中,欣赏着英国的大众文化。

沿着Cornmarket Street步行街走到路口,是一个小广场,正中竖立一座建于1843年,纪念19世纪牛津运动的殉教士纪念塔(Martyrs Memorial)。

广场的对面,是我们要前往的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

宏伟的阿什莫尔博物馆建于1683年,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馆藏丰富,展品包括埃及、伊斯兰、中国和罗马的工艺品、瓷器、挂毯、银器、价值连城的乐器以及大量欧洲艺术品等等。

阿什莫尔博物馆说是大英博物馆的浓缩版。参观过大英博物馆,所以这里只逗留了短短一小时,下午3点钟,还有另一个行程。

博物馆出来直奔火车站,坐上专线火车前往下一站:比思特购物村Bicester Village。

火车20分钟后到达。比思特购物村,唯一见过有中文标示的英国火车站,这里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同胞。

购物村是一个汇集世界奢侈品牌的地方,一个血拼的地方,一个FB的地方,FB的地方不多介绍了,如果你是奢侈品发烧友,去溜达溜达吧。


带着少少收获,晚上回到牛津已经入夜。

中午吃西餐晚上找中餐已经是我们的习惯。还好,每个城市都有中国餐馆。也许是周末的原因,这餐馆生意兴隆,要排队侯位。排吧!游荡了整个牛津城,只找到此家中餐馆。店里华洋混杂,菜式来自中国的大江南北。一顿饱餐,多谢£54镑。回旅馆去,好好瞓一觉,明天才是牛津的精华游所在。

早睡早起,晚晚好梦。旅馆的店主人家勤快,7点钟已为我们准备早餐。

喜欢早点出行,10点前景区游客寥寥,与人无争的独赏美景,感觉特爽,吃过早餐马上出发。

清晨的牛津城,似乎还在酣睡中,早上有点寒气,空气却格外清新,我贪婪地大口大口吸着,

精神爽利健步如飞,10分钟后到达市中心卡尔法克斯钟塔的十字路口。

早晨的市区没有了昨天的喧哗。驻足观察,牛津的商业区和学院区在这里似有一条不明显的分界线。据说14世纪大学师生和市民的曾经的一场混战就发生在这里。

 

市政厅前高高立在风向标顶端的公牛涉水雕塑是牛津的标志。“牛津”一名来自其英文名Oxford的意译,意为“牛可涉水而过之地”,这是对牛津原为泰晤士河渡口的形象说明。

牛津大学不同于其它的大学没有一个中央校区,校园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校园,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从校园穿过。

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她的39个学院散落在城市中心。

沿着主干道High Street往前走,转过小巷, 直奔今日第一个目的地:瑞德克利夫广场。这里是牛津古城的中心,也是牛津大学早期的中心教学区。

竖立中心广场上这座建于1749年的优美的巴洛克建筑就是牛津最著名的地标:瑞德克利夫拱形建筑(Radcliff Camera)。现在是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学生自修室。可惜圆楼不对公众开放,我们无缘分享馆里的辉煌,只能站在外面羡慕有资格享用这座漂亮建筑的牛津学子。

圆楼的后面是古老的圣玛丽教堂(St Mary the Virgin Church)。圣玛丽教堂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已有近千年历史,建筑宏伟而华丽。在14世纪那场著名的大学师生与市民的混战中,国王裁定市民赔偿大学的损失,负担之后500年大学的费用。所以在每年的修士节那天,都会有一队牛津市民代表来到这座教堂,将赔偿款交给学校的德高望重者。现在这已经成了一种颇富象征意味的仪式。登上教堂顶层是俯瞰牛津大学的绝佳观景台,可惜了,教堂维修中不对外开放。

左边是建于1438年的雄伟的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是牛津唯一只招收研究员的学院,没有学生,只有院士,被视为世界最具学术权威的高级学府之一。

右边是青铜鼻学院(Brasenose College)。以创校的时候在大门口放置的一对11世纪的青铜鼻门环而得名。青铜鼻门环有故事:据说门环曾被林肯郡斯坦福德学院的学生偷走了,1890年青铜鼻学院为重获青铜鼻门环而买下了整个斯坦福德学院!现在它又重新回来了,悬挂在学院餐厅里的学院创始人林肯主教威廉·斯密士的肖像下面,紧挨着因“发明”了瓶装啤酒而闻名的亚历山大·诺埃尔校长的画像。

微风吹过,我站在广场上,思绪却飞进了神往的瑞德克利夫图书馆里:阳光透过高高的穹顶洒落,空气中散发着幽幽书香,学子们孜孜不倦地沉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我妒忌牛津的学子们,他们拥有如此美妙的学习环境,拥有如此丰富的学校资源。

清凉的早晨,两位迈着矫健步伐的“爱因斯坦”穿越在幽静的校道上。



轻轻的我又来了,这次不是跟随徐志摩的脚步到康桥,而是来到了牛津的叹息桥

剑桥叹息桥因为徐志摩的“再别”而闻名,而牛津同样有一座美丽的叹息桥。

这座造型夸张外观古朴连接赫特福德学院新旧两座教学楼的桥建成于1914年。桥拱跨度16米,因其外形类似威尼斯的叹息桥,更因为这里是学生进入考场的必经之地,也称为叹息桥。但是牛津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更愿意把这桥和威尼斯的另一座浪漫主义的桥雷雅托桥(Rialto Bridge)相提并论。

穿过门廊进入小院子,这里便是建于15世纪的神学院。英国亨利二世时期因与法国发生外交冲突,下令禁止英国神职人员和学生去巴黎大学游学或演讲。于是学生们便跟随最初的一批神职人员抵达牛津,开始聚集在此,逐渐形成规模。

估计亨利二世也没能想到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次决定,造成了当今世人一座历时9个世纪的巅峰学术之塔,也正是这座学术之塔,成就了这座名满全球的城市。

精雕细琢的神学院门楼,历史虽然久远,却也看得出工匠的精工。神学院是大学早期的核心研讨区域.

神学院的另一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博德莱安图书馆英国有一个不成文的法律,任何人出版任何一本书,都要送一本给牛津图书馆。所以牛津大学图书馆也就成了英国藏书最多,最权威的图书馆了。博德莱安图书馆分老馆旧馆新馆,藏书500万册,仅次于大英图书馆,位列英国三大版权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的藏书管理严格,只能阅览,不能外借,连国王也不能破例。


图书馆中建于1488年一间美轮美奂的教室,是牛津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室。“哈米”们留意噢,古老的博德莱安图书馆曾被用来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部分场景。


相连的谢尔登剧院(Shedonian Theatre),一座半圆拱形小建筑,基座环绕着一尊尊古老睿智的塑像。


剧院是大学举行各种盛大典礼和重要活动的场所,包括每年的入学典礼,毕业典礼,重要人物演讲,音乐会等等。

和谢尔登剧院一墙之隔的是科学历史博物馆(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听说里面有爱因斯坦写过的黑板,有牛顿用过的望远镜免费开放。

路过世界闻名的学术书店Blackwell。没有购书计划也就没有进去了。后来想想有点后悔,既然是世界第一有名的书店,为何不进去看看呢?翻查资料得知,这间其貌不扬的书店,里面气势磅礴。

在Broad Street上,这间联排高墙的学院就是牛津最有名气的以政治学出名的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国内曾一度被热炒的薄瓜瓜同学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紧邻的是Exeter College,钱钟书先生的母校。

精英汇聚的牛津市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在面积并不大的市区建造了900多座古典建筑,并且多为英国建筑中的精品。城里处处都是优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筑,牛津也被称作“尖塔之城”。


横跨牛津城,沿着名人走过的路,走大街串小巷的一路我们来到了下一景区:莫顿街

路两边那些陈旧的甚至有些颓废的建筑,形形色色,大街静静地通过小巷向四处延伸。

寂静的旧街古巷、斑驳的石板地、古老的石墙、厚重的木门,这不是电影,这是现实的莫顿大街。难怪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走在莫顿大街上,深刻体会了这句话。


沿着这条古韵悠长的石道走,彷如时光倒流,置身静谧的氛围中,我不自觉地放慢了步子。

脚下不起眼的鹅卵石,见证了牛津近千年的风风雨雨,这里走出了4位英国国王、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3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 。

莫顿街的最东端,是庄严的牛津大学考试院(Examination School),牛津大学的近似固执的校风保留下来了许多古老的仪式,比如每年的期末考试,学生必须西装革履,外面套上Gown,胸前别着康乃馨,统一前往考试院进行神圣的考试,最后一门科目考完之后,考生的朋友们会在考试院的出口处向他们抛撒花瓣、面粉、奶油等等以示庆祝。隆重而温馨。


自行车是这里最时尚的交通工具,骑行在蜿蜒曲折街道上的牛津学子,让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周日的校区,非常安静,清凉的早晨几乎没有游客,除了偶尔擦身而过的学生,只有我两牵手漫步。

在火红的枫叶后面,是幽静的校园,透过阑珊,我窥视着沿路的院舍,

篱笆里的世界足以令人神往,校舍与婆娑的大树相映成衬。


穿过小道,清风送爽,闻着“书香”我们一路来到了“牛津最美的学院”: 默顿学院(Merton College)。


在牛津我们选取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学院参观,一个是基督教堂学院,另一个就是莫顿学院。莫顿学院成立于1264年,是牛津最古老的一所学院。购票进去参观每位£2镑。

莫顿学院不大却处处显出秀气的精致。


斑驳的石壁上每块石头都似承载着这里满满的故事。

 


猜到这间拥有漂亮弧形拱顶,带坚实木墙装饰的典雅建筑有什么用途吗?

答案:洗手间!想不到“牛津最美的学院”还藏有“最美的洗手间”。几百年的洗手间风貌,足以显示这里悠久的文明。

庭院处处绿草茵茵,校舍被大片大片的绿地环抱,



我们沿着学院小道慢走,每次角度的变换带来的都是一幅美丽的古朴画面。


这座是建于1378年的古董图书馆,是英格兰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图书馆,馆藏丰富珍贵古籍。简陋淳朴的外表,却有博大丰厚的内涵。透过窗户,我似乎看到托尔金在奋笔写下他的《魔戒》。


绕过一个庭院再现一个庭院。 

我们进入了学院精致的教堂

教堂的顶部,横卧着一幅巨大的木质图画

教堂的窗玻璃基本是数百年前的原物,精致而漂亮,每一幅窗花都有一个故事。


矗于高阁的管风琴

500多年历史的黄铜讲台

教堂外,怒放的红叶为校舍曾添了几分姿彩。

喜欢秋天的绚丽,喜欢秋天的韵味,喜欢秋天的热情,浓重的秋色让我忘情地举起相机拍个不停,



周六校园的早晨,没有学生没有游人,广阔的校园里万籁俱寂,放眼望去,除了我只有他,我们偎依而坐,陶醉于眼前暂时属于我们的世界。


走出莫顿学院的阑珊,是另一个广阔的天地,学子们学习累了,走到窗台可以遥望这片田园风光,多么的舒心。


又或者,跑进草地大汗淋漓地打一场球。

遥望刚参观过的莫顿学院,面对如此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氛围,不禁令我思绪万千:假如童年时有机会到这里被熏陶一下,牛津也许会成为我追逐的梦想。可惜……我来迟了。

 在绿树环抱中,你能想象这是一所大学吗?

和莫顿学院相邻的这一片净土就是牛津另一个牛气的学院:基督教堂学院(TheHouse)。

学院不但拥有美丽的校园,更拥有一个特权的名字: 基督教堂学院享有不称为College的特权,它被称为“TheHouse”。

牛津大学是一所宗教色彩很重的学校,大学校徽上用拉丁文书写着:上帝为我之明灯 (The Lord is my light) 。很多学院的主体便是教堂,基督教堂学院甚至就是个大教堂。这也导致了当年很多学者受不了宗教氛围离开了牛津,到另一处创建了剑桥大学的原因。

基督教堂学院于1525年由红衣主教沃西创建,被认为是贵族们才能上的学院。与英国政治有着很深的渊源,曾在内战时做过查理一世的临时首都,在近代200年内产生了16位英国首相。 “贵族学院”的门票也很“贵族”,每位£7镑,购票进场。

10点过后游人渐多。基督教堂学院只有部分对游客开放,进入学院后需要依循游客参观路线行进。

穿廊而过,是一个小庭院。

庭院被古色古香的回廊环绕

墙壁上是一幕幕往事。

牛津学院最大的方院,汤姆方院坐落在学院的中央,

正中的汤姆塔,建于1681年,塔中有一口被称为“大汤姆(GreatTom)”的重达7吨的大钟。每晚9点05分,这座大钟都要连续敲响101次,因为学院设立之初有101学生,过去,学院的所有大门全部在最后一声钟响后关闭,回来晚的学生据说还要被处以罚款。这一规定到1963年才被废止。

方院的左则,又是“哈米”的朝圣地,《哈利·波特》里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饭厅。是一个保持原好的中世纪的大堂,现实也是用作学生就餐的大饭堂,据说早期的牛津人对吃饭非常重视,牛津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在所属学院的食堂吃四五次晚饭。吃饭比上课还要重要。因而这间餐厅也极尽奢华,当然如今学校已不再有这样无自由的限制。

参观最美丽的大饭堂是到教堂学院必游的项目,赶紧去感受一下电影中那个四周挂满历任校长油画的魔法餐厅。兴致勃勃地来到饭堂的入口,却被穿着呢绒大衣像绅士般的保安大叔拦住我们的去路,不幸被告知,现在是学生就餐时间不对客人开放。我¥@#¥%#¥*&*@#¥!

经典的大饭堂和那幅藏在大饭堂里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窗花,遗憾地无缘一见。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童话以牛津为故事背景,主人公爱丽丝确有其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原名道奇森(CharlesLutwidgeDodgson)曾在这间学院就读,后来在母校任教并出版许多学术著作,闲暇之余常与当时学院院长李道尔(Liddell)的几个女儿玩耍,因此成为了好朋友,特别是二女儿爱丽丝(Alice),常常是道奇森摄影的模特儿,他总是告诉爱丽丝许多有趣的故事,陪伴爱丽丝渡过欢乐快乐的童年,于是成就了《爱丽丝梦游仙境》最终成为无数界孩子的至爱。中庭中的一棵大树,据说就是兔子先生带着爱丽丝跳进去的奇境入口。

我唯有收拾心情继续行程。学院建筑的精致无处不在,廊壁上精美的石雕几百年风采依然,足以显示她的精工。

下一个景点也是学院的经典之作,建于1546年的学院大教堂。

牛津每个学院的教堂已经不仅仅是基督教徒礼拜的地方,她更是每间学院的代表性建筑,承载了学院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教堂高高的殿堂,令人安详平和的感觉学院教堂不大却处处精品,正中是金碧辉煌的耶稣组图雕塑。

双拱顶建筑的特点,让大堂显得更加高大壮丽。12个垂饰优雅的石雕拱顶,组成精致复杂的星形团,构成天堂的形象。

一组组中世纪安装的大型窗格,使建筑产生了哥特式的轻盈和空间感。阳光透过彩绘的玻璃投射到教堂的内,让这里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感。

圣菲蒂丝韦之窗:上方是灵魂之船载着牛津守护神圣菲蒂丝韦驶向天堂。

柏刻特之窗:是教堂最古老的窗,也是一个罕见的窗格。殉教士柏刻特1170年死于卡特伯雷大教堂。画上柏刻特跪在一个修道士和四个屠杀他的骑士中。

圣凯萨琳之窗:彩色玻璃窗中把《爱丽丝梦游奇境》中爱丽丝的姐姐爱蒂丝描绘成圣人,这个窗吸引了大批书迷前来朝拜。

学院每年都会在全英国寻找好声音的小朋友邀请他们加入唱诗班,成就天籁之音。

从教堂出来迎面射过一道阳光,天空放晴了,露出淡淡的蓝。阳光下的汤姆方院更显雄伟。

穿过门廊是下一个庭院白维德方院。

联排洁净的校舍,绿草茵茵的庭院,是牛津校园的特色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牛津城内每一栋房子,甚至同一座建筑不同立面,都采用了不同款式的窗花,半弧形的,双顶形的,花状形的,尖顶的,方形的,柳叶形的,千姿百态的窗式令单调的石墙产生了多姿的韵味,也显出了几百年来牛津建造者的心思。

走过游客参观的最后一个方院,放轻脚步以免打扰图书馆里正在埋头读书的学者,

带着些许遗憾,走出这间牛津最大也是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基督教堂学院

回望这间美丽的校园,不由得让我想起牛津的一些趣事:

牛津大学最早闻名于世并不是因为她拥有世界顶级高级学府的头衔。

在中世纪,牛津大学里很多思想活跃、生活不羁、常赊欠债务的青年学生,多次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其中最大的一次冲突,几百名学生被愤怒的市民乱箭射死。这件事的结果是国王出面镇压,并判市民赔偿牛津大学500年费用。

因此,那个年代的牛津是以“学风最差,学生最无赖”的恶劣口碑而闻名于世。

古老的牛津大学,一步一个深深的历史的足印,一步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这里没有喧哗,没有浮躁,有的只是冷静的缜思,潜心的钻研。不论牛津的过去如何,今天他已经站立在世界学术之巅,成为无数学子追寻之梦!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离开学院,我们牛津的行程也结束了。

坐上三点钟开往伦敦的火车,牛津,拜拜!

火车飞驰我英格兰辽阔的旷野上。

我想起了这样两句话:在牛津大学会说:“What do you think﹖”,剑桥大学会说:“What do you know ?”。明显的,牛津大学更注重思想,而剑桥大学更注重求知。这大概就是牛津出了29名首相,剑桥出了6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

绕行英格兰半圈,带着13天美好的回忆,火车回到了伦敦

望着窗外美丽的英格兰,我回味这13天的旅程,累并快乐着!后会有期,我们还有苏格兰之约。

 



游记续篇分享链接: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1(剑桥)

http://www.yododo.com/blog/013CE68ED7420F50FF8080813CE508AE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2(伦敦 )

http://www.yododo.com/blog/013D02701BEF2957FF8080813CFF25F0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3(伦敦 )

http://www.yododo.com/blog/013D1759E7AC2037FF8080813D15A668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4(巴斯

http://www.yododo.com/blog/013D3B3D5E713CCEFF8080813D370D1A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5(巨石阵}

http://www.yododo.com/blog/013D5A088E0423D8FF8080813D5656C4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6(拉考克乡村

http://www.yododo.com/blog/013D78E85AA17053FF8080813D76255B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7(布里斯托尔

http://www.yododo.com/blog/013E4FFF01442A22FF8080813E4D8548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8(考文垂

http://www.yododo.com/blog/013EBD047F353AD2FF8080813EB9A9C7

游英国,细品英伦9(伯明翰

http://www.yododo.com/blog/013EF0EFAE51785FFF8080813EED2988

漫游英国,细品英伦10(牛津)

http://www.yododo.com/blog/013F94AD5DDE1C04FF8080813F91F5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