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罗之家与米拉之家约五百米,相去不远,

在同一条的大街两面,只要看到许多人排队,不用问就是他,门面就三开间,七层。

高迪的作品,巴塞罗那的世界文化遗产。

巴特罗之家门票20.35欧。

走向二楼

巴特罗之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以圣乔治和龙的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及正立面,上釉的波状麟片瓷砖如龙背部,

使得刺在龙脊上的洋葱十字架格外耀眼;

放大的洋葱十字架

而屋子的外观,则以受难者的骨头为窗饰,

添一张全景图,增添童话故事般的氛围。

再以海蓝缤纷的磁砖拼贴出“海洋”的主题,

所营造出的海洋味儿正象征加泰罗尼亚人与海为伍。

屋子内部的设计,同样令人惊奇。

高迪利用不同深浅的蓝色瓷砖、陶瓷,拼凑出如在深海中的天井,

进的门来,有语音机,不另收费,有中文的,边听中文讲解,边看实景时间就长了,下面是二楼大厅。

向窗外望去的街上

视线很好

跟着展览线走

二楼后面外有阳台,旁边是邻居

阳台边的装饰物一

阳台边的装饰物二

阳台边的装饰物三

房内以流线的柚木,做为家具、

楼梯扶手、

透气的窗框、

处处于众不同

对灯光的处理

顶上开个口

书桌、椅子等豪华家具,也显得雍容华贵,一句话与众不同。

阁楼和屋顶

没有常规,

考虑采光

学建筑的人来看过肯定大有收获

来到屋顶,

屋顶休息的人们

一个五层楼的建筑,看了三小时,还感觉游不够。

室内的电梯

通道

屋顶

顶楼上看去,

看高迪的作品,

常使人浮想联翩。

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巴塞罗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家中排行第五,也是老小。一个家庭中:老大会顾家,中间的孩子承上启下,而最小的往往有艺术细胞,1870年,安东尼奥·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不幸去世,接着是母亲病故,再后是姐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父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来与儿子同住。安东尼奥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养家糊口。
那时,建筑师的职业十分吃香,工商界的富豪们在营造新的建筑时都喜欢别出心裁,争奇斗妍,高迪还是学生的时候,他成绩属于中不溜儿,只是画图画得特别棒。
学生时高迪参加了巴塞罗那若干“奇观”的建造。名义上他是几位大建筑师的助手,但是交给他设计的几个部分全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安东尼奥也渴望成为建筑师,但如何建造,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不想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他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那样去建筑点什么。年轻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

 
  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患有风湿病。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一人独处,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静观”。哪怕一只蜗牛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也能静静地观察它一整天的时间。可以说,还是疾病帮助他培育起了这份情愫。

 高迪终生未娶。他曾经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除了工作,高迪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在生活上他真显得有点傻气、疯癫。他常年留着大胡子,除了古埃尔,他没有别的朋友。他只说加泰罗尼亚语,对工人有什么交代就得通过翻译。他只带了两个学生在身边,多一个他都嫌烦。他似乎觉得,只要与这两个学生交往,就能保持他与整个世界的平衡了。

他吃得比工人还简单、随便,有时干脆就忘了吃饭,他的学生只得塞几片面包给他充饥。他的穿着更是随便,往往三年五年天天穿同一套衣服。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有轨电车通车那天把高迪撞倒了!一代伟人去世。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

这座大教堂至今尚未完全竣工。现在的建设者已经是第五代了。当时有人问高迪,圣家堂什么时候完工,他说上帝都不着急,我们急什么?靠在建的工程收的门票在不断建设,而不要政府支助,真是奇迹。每天参观的人非常非常多,如同上海世博会的沙特馆,圣家堂下篇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