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古道

#

人文历史

辽南古道是古代辽南地区通往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大约形成于秦汉时期,到清末多已荒废,其中鞍山市区内的古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鞍山市的主干道—胜利路(包括部分南建国路)。
据《辽阳乡土志》记载:“出城(辽阳)……由八里庄经首山岭、沙河铺涉河而南,经栗山屯(今立山)、长店铺至鞍山站(鞍山古城)入海界。”这一交通路线,北起鞍山市的沙河铺城(已毁)经今沙河桥、立山、胜利广场,西南抵四方台与南建国路相接,再南行过杨柳河桥,抵鞍山古城(即所称之南出口),就是辽南古道———今天的胜利路(包括部分南建国路)。再从南出口经海城、盖州、金州直至最南端的旅顺,这是辽南古道的整体路线。虽然后来这条古道与最初有些不同,但大体上路线没有改变。
另一佐证来自对“辽南古道”附近古城镇遗址的实地考察。汉代新昌县遗址距南建国路杨柳河北岸仅200余米。1988年、1993年,当地考古部门曾在古道西侧30米处挖掘出20余座汉代古墓。古道东侧则无所见。这符合古人依道一侧居住、一侧安葬的习俗。经考证,汉新昌县原住民在之后的战乱时期退居辽阳躲避,城镇随即废弃。李嵩岩认为,从汉新昌县遗址及其他遗址方位推定,今胜利路与部分南建国路,即原辽南古道北部的主要干道之一。
辽南古道也是古时通向海路的重要通道,明清时期,由辽南的海州(今海城)开辟了一条“通往牛庄驿,渡三岔河南行,直至山海关而入京”的大道。怀古昔日古道上坐落着两铺、一台、一堡与汉代新昌县相同,鞍山境内诸多先民遗址均托辽南古道而生,随战火而灭,唯有古道尚存。昔日辽南古道上,坐落着两铺、一台、一堡,即沙河铺、长店铺、烽火台(今四方台)、鞍山驿堡。
沙河铺距北出口约100米,青砖结构,《明一统志》记载,建于明万历6年(公元1578年)。城周长约500米,设南门,巍然气魄,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城镇。
新中国建立之前,沙河铺已经荡然无存,现无任何遗迹可寻,诸多往事独留文字凭吊。

特色

据《辽阳乡土志》记载:“出城(辽阳)……由八里庄经首山岭、沙河铺涉河而南,经栗山屯(今立山)、长店铺至鞍山站(鞍山古城)入海界。”这一交通路线,北起鞍山市的沙河铺城(已毁)经今沙河桥、立山、胜利广场,西南抵四方台与南建国路相接,再南行过杨柳河桥,抵鞍山古城(即所称之南出口),就是辽南古道———今天的胜利路(包括部分南建国路)。再从南出口经海城、盖州、金州直至最南端的旅顺,这是辽南古道的整体路线。虽然后来这条古道与最初有些不同,但大体上路线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