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岭古道

#

人文历史

昔日的马鞍岭中坪上,庵择灵地,有求必应,有古刹五进,高僧接踵,香火兴盛,蔚然壮观。山北岭外坑上,建有“白马将军殿”,香客祭祀,络军绎不绝。在这里,可以感受山野妙趣,可以领略佛门净地幽雅深厚的佛教文化气息。寺周群山苍翠,前耸似屏,后叠恢弘,前峦东隅,筑有烽火烟墩。相传明代,倭贼频扰,沿瓯江而上,结伙抢惊,民怨载道,哀叹惊鸿,于是,四乡团结,八方支援,奋起抗御,望烽烟为号,挞倭寇遁逃。马鞍岭曾是解放前革命活动的地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共永嘉县委领导下,永统环中心支部曾在马鞍岭古道一带抛头颅洒热血,开展地下活动,该村进步青年谢益旺在1947年加人党组织,以木匠师博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组织农会,为发展党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鞍岭从岭根起步前往16级,就可见马鞍岭右根的一块毗岭而立的高大岩石上镌刻林剑丹先生书写的三个红色大字:“马鞍岭”。再往前步行65行的转弯处,这里树木阴翳,石碑林立,惹人注目。其中有龙湾区瑶溪街道团委建立的“共青林”石碑,龙湾区老人体育协会建立的“纪念首届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基地”石碑,还有龙湾区体育事业发展局建立的“龙湾区全民健身登山径”等等,它们犹如艺术皇冠上璀璨宝石,领略着马鞍的旖旎风光;碑后高林巨树,遮天蔽日,悬葛垂滕,绕岩挂石,别有一番风光。
马鞍岭也是一处风水宝地。山得水而活。是山下的悠修永安河,流淌淙淙,涤心悦耳,清澈可鉴,水岭互应,尽显山水风光。临河而建的朝晖亭,依水而坐,傍桥而立。洪崖殿、朝是晖亭虽为永安公路桥所隔,但殿亭相应,灵山秀水,连水相通,晨钟暮鼓,禳灾驱魔,香火氤氲,蔚为壮观,极融守宗教和美学之境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面对美丽的马鞍岭,谁能遏制住心动而不与她亲近呢?马鞍岭卧龙藏虎,山势低缓,岭高不过百米,仅有875级,平铺岭背,每级石高仅有8公分,除左右沟渎各为0.75外,岭宽1.50×0.35×0.08。马鞍岭四季皆成诗,两旁都是画。单是亭子遂铺就民子诗情画意。在底岭下村下车,沿永安河步行200多米到底左转弯50便到马鞍山根,一座山岭蜿蜒,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紧依岭根的“马鞍岭亭”亭上楹联,吟风弄月,歌山颂水,字体端正,魅力引人。“马鞍岭古道复呈异彩;大罗山景色又添新姿”。“翠竹装运一亭风月宜酣饮;苍松倚日万里溪山可畅怀。”“山恋晴云挥尽无墨画;竹敲秋雨详吟有声诗。”平仄就是起伏的山岭,意象就是优美的山景,意境就是潺潺的溪流。亭上还刻有《重建马鞍岭碑文》,成为人们崇尚自然,心系自然的心灵风景。碑文日;马鞍岭“年久缺失修茸,道颓石脱,泥覆草长,雨过路滑,行人叹慨阻,任之龌龊乎?吾村两委、老人协会,共谋重建山岭,远近仁人志士,欣闻善举,解囊乐助,纠工庀材,选用花岗岩条石,督工监造,业已竣工……”
岭边的岩石上悠然现出三个红色大字:“歇息岩”,它紧倚岭中亭—益寿亭。亭者,往来思憩之所也。烈日烜赫则思憩焉,风雨骤至则思憩焉,履涉疲倦则思憩焉。然“思憩”不是目的,而是让登岭人领略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让登岭人吸收大自然给予的美丽与精神,让登岭人吸收大自然给予的美丽与健康,这就是益寿亭的真正内涵所在。驻足亭口,人们自然会吟诵起富于意境的订定联来:“眼前百级胜似闲庭信步;身后千山宛若海阔天空。”“流水映霞红畴似锦,远山凝黛碧翠如烟”,“玉垒浮云,亿昔有龙霄作浪,环宇盛景原今无虎再兴风。”心怀喜悦,拾级而上,疾步如飞,真不觉有半点疲惫,便一口气登临岭背,竟是另一个崭新世界,岭背坦荡如砥,是一片开阔的平坦地带,行神如空,深美闳博。“知青亭”高韵雅致,诗意地栖息在岭背,简直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背靠虎威,肩倚龙脉,眼收坦途,可谓天时地利风水好。岭背上还拥有一个广阔的体育运动场,分三个运动区,一是太极休闲区,水泥道坦,面积为26.8×19.20。二是健身场,面积有12.50×39,配有沙坑,单杠、双杠、跳马、鞍马、吊环等十来种户外健身器材。三是篮球场;配有一对篮球架,球场面积为33×21,远远超过国际篮联标准(长28,宽15)。

特色

马鞍岭高岭土矿址 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与状元街道之间的马鞍山坪。1922年,底岭下村村民张永有三兄弟发现高岭土,进行小规模经营性开采,为附近陶业厂家提供原材料。马鞍岭矿山资源优美,岭上蕴藏的白土,与永嘉小京岙的黑土配置土坯烧碗,烧出来的碗色白质好,畅销市场。马鞍岭下的温州东陶面砖,质量上乘,名闻遐迩。美不胜收的马鞍岭,传达着如此凄美动人的传奇故事,使人心情神贻而流连忘返。 身处马鞍岭,心与白云闲、登山径、观风物、与情牵着马鞍亭、益寿亭、知青亭,三亭遍览,情谊此处越斑斓。亭有共林围绕,背有知青随伴,美景不胜有,岭上江山画,还有岭下古民居和古书院,马鞍岭远胜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