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皮古道

#

人文历史

这是一条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充满野趣的线路。起点在东坞山村,披着“金衣”的美丽山村,因为满村温润的豆腐皮香而著名。


东坞山村跟豆腐皮结缘已有1300多年,村里有很多农户历代从事豆腐皮生产。东坞山的豆腐与众不同,薄如蝉翼,轻似绢纱,油润金黄,落水不糊,有“金衣”之称。翠绿的竹林里掩映着一条毛石古道。当年祖辈们便是沿着这条山道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豆腐皮挑到杭州城的各大餐馆和寺院,再把黄豆从杭州挑回来。


当地人说,豆腐皮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东坞山水库至杭州午潮山,全长5公里,另一条是大洋坞至杭州龙坞乡上城埭,全长4.5公里。后来,因为公路修通,长年无人进山,这两条古道已经荒芜。2009年的时候,为了重焕古迹风采,当地人开始义务投工整修,这条古老的石道,再次广为人知。



特色

古道位于富阳受降镇的东坞山村,毗邻大洋坞水库,盛产豆腐皮。这里的豆腐皮制作始于唐代,有1300多年的历史,久负盛名,素有“金衣”之称。村内有一条古道通往杭州,古时候的乡亲为了打开豆腐皮的销路,沿着这条美丽的古道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地把这些“金衣”送往杭州,走出了一条杭州的“丝绸之路”,豆腐皮古道便由此产生了。


富阳东坞山盛产的豆腐皮,薄如蝉翼,轻似绢纱,油润光亮,有金衣之称。在江、浙、沪一带,尤其在佛教界久负盛名。产地古时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及寺院相互传播,东坞山豆腐皮名气愈著,供应范围扩展至杭州、宁波、上海、苏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为贡品。而当年东坞山村民输送豆腐皮等素食到龙坞、杭州灵隐等佛教寺庙的山道,如今被人们称为“豆腐皮”古道。


一条曾经飘满豆腐皮清香的山路

穿过狭长的公里许东坞山村从村尾下车,登上大洋水库的大坝,碧波荡漾的湖面,苍翠葱茏的群山倒影在水面。浩浩荡荡地沿库侧公路进山,不久就到豆腐皮古道的入口,石砌的台阶一层层依坡而建,斑斑苔迹默默地诉说着它的古朴与修建的不易,有多少前人,荷担负重,为生计艰难跋涉其上,如今勤劳的村民仍十分爱惜着这款款石阶,将它清扫得干干净净,偶有几棵小草调皮地钻出石逢,迎风摇曳。两边是林木蓊翳,绿荫沉凝。

    从山脚到山顶-大德岭,海拔差不过三百米,长不过五里,谈不上强度,但汗水还是渐渐渗出额头。从大德岭南北方向是连绵起伏的山岭线,往南可达320国道直至钱塘江边的周浦,但须翻越N多山峰,往北可达闲林、杭城的屏峰社区,均铺设有游步道。前人自然不可能挑担沿山脊线走,就在大德岭越岭向东从树林里的泥土路下山。大德岭是杭富两地的界岭,所以我们也已踏入西湖区地界,山势也比西侧缓一些,没有明显人工铺筑痕迹。

 

白龙潭: 斜攀鸟道凌虚久 俯视龙渊历险多

约半小时来到山脚,沿小溪出山坞,山路不时穿溪越涧,沿途岩石嶙峋,层累成岩,溪水清澈明净,潺潺有声,山弯水转,时而手扶攀援,建一钢制扶梯,脚踏板已腐烂,角铁骨架,半空直抵山涧,脚下一条瀑布,银练般石缝中喷薄而出,直泄碧潭,吸一口凉气,潭侧石壁刻有“藏龙潭”三字,抵达白龙潭景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镌刻在岩石上王维诗句,生动再现。过龙舌瀑,眼前是一片碧绿的水潭,潭边是斧凿剑削般的壁立的千丈岩,一座吊桥横空跨过,过桥同伴亮丽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充满动感。过了一瀑又一潭,水流慢慢变缓,最后注入“白龙潭”,一条重达百余吨的汉白玉白龙雕刻横卧水中,栩栩如生,体态可爱。过白龙潭,出山口是龙坞地区,离杭州城越来越近。

 

翻倒吊岭,越龙门岭小和山,到金莲寺

按照既定线路,从白龙潭景区大门折返,跨溪登倒吊岭。山路曲折,鸟道盘旋,人登其上,犹如身在半空,要不是林草茂密,肯定奇险异常,幸亏海拔提升百米余,顺利越岭。


翻过岭,便是午潮林场,出二天门,过复兴亭,便可上龙门岭,龙门岭山岩因富含锰而呈紫色,山岭逶迤,连绵起伏,一条游步道游龙般向前延伸。山峦葱翠,平淡中透出秀气,山坡上遍植层层茶叶,特殊的地质气候环境条件,造就了这里的“万担茶乡”。


小和山,眼前曲曲折折金黄的围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金莲寺雄踞其上(目前在整修)。据说金莲寺每年三月香火最盛,民国时期该寺与天竺的观音庙、庙坞的东岳庙并称“三山香市”,进香者以苏南为多,一天之内来回几十里烧便三山之香,因此有“翻三山,烧跑香”之说。这龙坞一带,多寺院,当年的东坞山豆腐皮等素食也一定会销往这各大寺庙吧!在金莲寺下山到龙门坎,一路青石板铺成的台阶,盘旋曲折,台阶上青苔斑驳,枯叶铺面,两侧古树林挺拔茂密,应该也是一条进香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