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西古道

#

人文历史

明朝时,四川温江至建昌(西昌)有一条驿道,所经大渡河因地势险要,环境恶劣,往来行人多死于瘴疬之间。洪武十七年(1354年),督蜀景川候曹震为解决川西南商旅运输,消除行人死亡之患,走访老人调查得知,很早以前眉州(眉山)至峨眉至建昌就有驿道,且山势稍缓,无瘴毒、少匪患,路程亦短,因垮塌路断, 无人行走而废弃,于是命其开通驿道。此道从峨眉接口,在大为分路向西经玉龙观音岩进入峨边境后,沿朘腰石、菜沟大友店、胡店子、段烧房、春巅沟、官斗山、凉河坝、峰岩、鹿鹿坪、杨店子、倒牵牛沟、木城岗、三角石、蹇店子、金口墩(原名金狗墩)、天星桥,然后在官村坝过大渡河渡口到达罗回(今金口河区政府所在地),再经刘漩坪、白果槽、豹羚岗、文店高桥、盐井坝(共安乡)、小板房、大板房、穿心店、老木坪、凤凰咀坳口、梅林顶、乌史(乌斯河)、苏快(苏雄)、田坝(甘洛县田坝镇)、海棠(甘洛县海棠镇)至建昌。


去黎州(今汉源县)古道则在金口墩分右路经桃子坝、白石沟、桅杆、寿永场(金口河区永胜乡)、桂花场(又名五池)、大天池、高梁池、蓑衣岭、磨垛(汉源县永利乡)、岩窝沟、黄木(汉源县黄木镇)、黄花、风吹丫口、豆腐石、马烈、安岳到达黎州(今汉源县)。在此既可去建昌(西昌),又能上雅安去西藏的茶马古道。出于军需,嘉靖乙亥年(1539),建昌备兵道,“宪使”富好礼命宁越营指挥丁鳌率土目兵丁扩整修峨眉至越西东路古道。 


完工后,途中设金口、板房、一碗水、黑麻沟、小菩萨五个戍堡,派兵护卫,并设罗回、射箭等四处公馆方便行人食宿(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184师550团沿此路进军凉山)。除此之外,官斗山还专设哨卡防匪患,并备有官秤斗尺兼收税款:蜡虫一石收二百文,骡马驮载大米、盐巴一石三十文,油、布、纸三项每背(挑)三十文,腊肉、挂面、糖食、针头麻线等零星货物每背(挑)十余文或二十文不等。以上收取除用于哨丁伙食工钱外,还要支助办学,官斗山哨卡每年支助县立高小学校银三十两,钱五十千文。

特色

古道上除官方设有罗回、射箭等四处公馆之外,在峨边与峨眉玉龙交界的菜沟(菜沟位于白沙槽和大尖峰两条溪沟交汇点,原名沙咀。


一朱姓人家在明末清初时从湖北孝感移民到此定居,族姓中有人懂风水,说朱(猪)住的地方有菜吃,便更名菜沟,寓意有粮有菜吃)、段烧房和金口河段还设有许多民间私人店子,如菜沟的大友店(大友店是光绪二十二年朱大友靠经营 60多匹马帮运输挣钱修建,店子处在峨边新场与峨眉玉龙交界处的菜沟古道中央,规模较大,占地1000多平方,四合头天井,天楼地镇,门窗雕花,在前厅正房右侧两间卧室设有地下室,为土匪抢劫时家人躲藏之用。


店子门前院坝外侧是长约40余米的廊厅,来往行人及商旅都从院坝和廊厅之间穿行而过,东西两头分别是雕刻精美的“八字型”龙门子,文革期间被毁,现在天井内正房堂屋尚存一精雕细作的清式神龛,灵位两旁书有对联一幅,上联:钦哉不忘五个字,下联:敬以常怀一片心。横批:憑依在德。其字体雕刻刚劲,字字渡金。神龛上方和正房大门上方的门梁上分别镶嵌有“堂構維新”和“畫棟淩雲”牌匾各一个,十分庄重典雅)、胡店子、邵店子,金口河的蹇店子等。尤其是在吉星临(今金口河区吉星乡)境内,有一座草深林密的大山叫鹿鹿坪,在鹿鹿坪坳口沿75度的山坡下行约1500米处,即今天的吉星乡民政村五组有一古建筑,该建筑古时为杨家客栈,故名杨店子。杨店子为清道光年间杨在贵、李妙仙夫妇靠经营豆花饭和旅店挣钱修建,店堂占地约800平方,四合头天井,三开大门,镂刻花窗,门梁、屋檐耍等、吊等为鸟兽、荷花、翠竹雕刻,古朴典雅,神龛上方镶嵌“式廣傳經”牌匾一个,十分精致。据蹇庆容老人和杨在贵后人讲:杨店子是古道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无论是彝汉,达官贵人,或是商旅都必经杨店子屋门前,加之所处位置特殊,向北去的旅客要到一百里之外的菜沟胡店子和大友店才有吃住,向西行则要到六十里的金口墩才有客栈。南来北往的商旅都要在此食或宿后再启程各奔东西。


杨店子所处位置得天独厚,店家经营有方,采取薄利多销方式,每碗豆花仅收五文钱,一碗米饭收十文钱,住宿一晚收十五文钱,加上老板服务周到,待人和善,无论官商还是彝汉,他都不厚此薄彼,同样接待,给人留下好印象,以至嘉庆十三年(1808),彝族头人水车巴古联合马边彝人袭击清军驻防归化汛、金口墩吉星临时,沿途90多处房屋、汛卡尽烧,上千户人家出逃,唯杨店子保全无损。杨店子每天接待宾客上百人,入住杨店子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暖,因此,凡来吃住的宾客都不把杨店子看成是路边客栈,而是形象地比作“深山别墅”。


自民国以来,古道上商旅遭抢之事从未间断,土匪往往选择岩窝沟、蓑衣岭、香花岗、桅杆、豹岭岗、风吹丫口、官斗山这样的绝壁隘口作为行劫据点,他们不仅抢劫商人,连军队也敢较真。人称“小台湾”的寿屏山土匪气焰非常嚣张,1949年12月国军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连在香花岗被迫向土匪缴械投降。1950年3月解放军八九团奉命进入寿屏山剿匪,土匪用两挺机枪扼控香花岗两侧制高点,解放军一个连受阻香花岗坳口三天,并付出了解放军一个班伤亡的代价,后派八二迫击炮将匪据点摧毁之后才通过封锁线,迫使土匪撤退。官斗山更是险象环生,官斗山位于峨边新场桃花村境内,与金口河区吉星乡交界,海拔1800米左右,因山势形同印斗(计量器皿),官府又在此设置官秤斗尺而故名。官斗山地形险要,沿途灌木兼冷竹丛生,且前后两头10至20公里内无人烟,是眉西古道必经之地。古道商旅频繁,地理特殊,特别是乐西公路开通后又疏于防范,给土匪劫贼提供了天赐良机。


据刘天相、饶先寿、胡金榜、葛祥伦老人讲:民国三十一年(1942),峨边顺河乡匪首赵天凯在官斗山施“竹绳计”,1人竟将13人的油盐背运队抢劫一空。类似这样的抢案每年少则七八起,多则二十余起,有时商旅被抢之后身无遮体,腰无半文,不得不到吉星临(今金口河区吉星乡)、羊子岩一带沿路乞讨才能回家。在土匪猖獗时,黑吃黑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匪首毛某,拥有团伙13人,长短枪5支,其抢劫手段凶狠残忍,人称“毛十三”.有一年,一商贩在金口墩购买的腊肉、油、蜂蜜等,请8个背夫运峨眉,途经凉河坝(今吉星乡境内)时遭毛匪抢劫,消息传到桃花匪首许某的耳朵里,许某带手下提前隐藏在官斗山前面的马流槽丛林中,当毛匪押送背夫得意洋洋地来到马流槽隘口时,许先下手为强,开枪打死毛匪1人,毛及余匪只顾逃命,所有不利之财全被许匪劫获。敢在老虎嘴里拔牙者大有人在。


浑袍哥胡跃明60多人(枪)在吉星临境内的凉叶沟抢劫峨眉运往汉源的白布200多背,号称“白布帮”,打算从官斗山经皇木山、巨北峰、倒牵牛沟至洪雅的一条山路把所抢之物运到雅安后销赃,此事被峨边桃花匪首王绍清知道后,王带12个弟兄,持枪并随带一只军用小号分散隐藏在官斗山竹林中,当胡的60人(枪)和抢来的“白布帮”全部进入伏击圈后,王匪一声“兄弟们上”的口令,顿时号手嘟(峨边方言“吹”的意思)起冲锋号,枪声四起,一时间号声、枪声响彻山谷,把胡匪完全搞懵了,不知对方到底多少人马,于是,丢下七八具死伤和200多人的运输队只顾奔命,200多背布匹全部落入王匪之手。胡匪吃亏后,聚集200多人(枪)前来报复,峨边的国大代表、省参议员葛成之出面干预后此事大事化小。尽管社会黑暗,匪患猖獗,但也有“久走黑路必撞鬼”之时。


官斗山发生过一件端公治土匪的奇闻。据说,端公叫刘元志,本领高强,会黑眼法和定根法。他为人去邪治病时都是脚穿赤红的铧口,颈戴七八斤重的铁链,口含一根烧红的耙钉,头顶一口铁锅,手舞足蹈,边打锣边念咒语,专治歪门邪道。有一天,他出门为人治病路过官斗山时遇一帮土匪正在对行人抢劫,他大吼一声“住手”,土匪顿时被镇住了,回头一看只有一人,于是两个土匪上前威胁,叫他不要管得宽,刘端公斩钉截铁地说:大路不平旁人铲,光天化日你们竟敢图财害命,我怎能不管。一土匪见话不投机便飞身一脚,刘端公闪身反给一击铁帚功将土匪打翻在地,另一土匪又上时同样下场。这时正在行劫的6个土匪一齐围了上来,见状,刘端公不慌不忙地说,大家暂时不要动手,坐下来烧一杆烟有话慢慢说。听了刘端公的劝,土匪们的冲动暂缓了下来,刘端公连忙把烟走起,并挨个点燃后请求坐下,待土匪们都坐下后,刘端公心生意念施了一个 “定根法”,然后对土匪们说:“你们就在这里烧烟,我就不陪你们了”,说完,站起身把遭抢的几个商贩一齐喊走了。见商贩和已到手的货物被端公带走,土匪个个心急火燎,想追,可是怎么也站不起来,欲喊,声音喊哑了也无人搭救,结果把坐地周围的竹子、草根都拔光了也无济于事。刘端公带起那被抢的四五个商贩走了约七八里路才碰上几个挑子客,便托他们给土匪带话:请你们给官斗山那几个烧烟的人说,他们可以起来走了,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再做伤天害理的事了。说来也怪,几个挑子客原话转达后,几个土匪一下就站起来了,不仅没有抢他们,反而还跪下磕头感谢,并表示以后再也不敢抢人了。至此,官斗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棒客(峨边人称土匪为棒客)抢人的事,至今古道沿线还流传着“土匪遇端公,一身不轻松”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