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耸古道

#

人文历史

古耸寨是泽雅一个古老的山寨,至今仍流传着绿林好汉的传说。寒雨冷风挟裹落叶,倒适合驴友们重走古道,寻访山寨绿林好汉的情境。古道从石桥村穿过,村里在原来的古道路基上铺设了石板条。新修的石板路到了一座老屋旁,戛然而止。古道终于挣脱了新石板路的束缚,抽身而出,潇洒地奔入高高的山野,就像绿林好汉直奔山野占山为王的气质。


冷风夹着雨点润湿了古道,石阶油亮,泛着光。绿茸茸的小草,还有挺着细长花径的紫云英,在古道石头的缝隙中摇曳。古道就这样伸进了田园,看到古双村了,村庄就在古耸寨的山脚。古耸寨高耸入云,在周围比它略低的山头陪衬下,有一种独立高岗的气势。其山形特别,是一个规规整整的圆锥形。古耸寨在当地被称为“寨圈顶”。泽雅就在古耸寨下面,旧时被称为“寨下”,上世纪80年代才雅化为泽雅。


传说在南宋年间,一个叫陈献英的女人带着她的五个兄弟从青田沿着大垟官路一路南下,来到当时有黄姓人居住的古耸村。当时古耸一带人口稀少。他们听当地人说,在丛莽间有一条大垟官路直通温州府。同时,这条官道还是温州府通往青田再到南宋皇城临安的唯一通道。站在山顶放眼远眺,四面八方的所有动向尽入眼底,是做山寨的绝佳地形。


陈献英和她的兄弟们在这里进退自如,劫富济贫。一批库银的被劫,使官兵下决心剿灭古耸寨。但几次失败使他们正一筹莫展之际,山里的一个牧羊人献上一条计策。他们从附近山村里征集了几百头山羊,又令村民赶制了几百盏灯笼。在一个黑夜,点起灯笼,挂在山羊的头颈里,然后驱赶山羊往古耸寨上爬。山寨人看见漫山遍野而来的灯笼,以为官兵乘夜攻寨,忙施放雷石。到天明,看到山面上被砸死的山羊,发觉上当,但已来不及准备新的雷石。官兵乘机攻上山寨,寨被击破。


从此陈献英和她的兄弟们成为历史,成为传说。这些传说,如古耸寨上悠悠白云在世上悠悠流传。

特色

古耸寨古道的起点在泽雅石桥村,上泽雅环库公路可到石桥村。石桥村在温州算是小有名气。它是泽雅省级风景区的门户村,生产加工农家盐卤豆腐和豆腐鲞而闻名,“四连碓造纸作坊”是国家级文保单位。


石桥村里的一些地名很生趣,如:冷水窟,就是这里有一个可以供人饮水的坑而得名。如:和尚田,就是这里属于寺庙和尚所有的田园。如:道士坟,就是此处有道士的坟。如:高山角,就是有一条高山峡谷的角落里。这些地名粗朴简单,能意会,更能言传,融入地方特色,真好,赞成古人命名的方式。


石桥村背靠大山,面对溪流。民居依山势从山脚向上铺陈到山腰,错落有致,远望,村庄在青山秀水的环抱中。下的车来,就被公路旁一溜摆开的豆腐摊吸引,豆腐鲞扑鼻香,勾起了馋虫,买几斤带上,饿了当点心既吃饱又吃爽。


去往古耸寨的古道从村中穿过,村里有多条石板路可接古耸寨古道,岭脚都在公路边,你只要寻着一个石板路上去,都能汇集到这条古道上来。村里石板路铺设了新石板,大小颜色一致,一级一级折叠,弯弯曲曲延伸,像一条米黄色的花尼百褶花边。石板路上,往往一边是簇新的水泥构筑的高楼,而另一边是低矮的老屋。这新与旧在石板路上狭路相逢,默默地看着对方。我想,老屋每天在羡慕新屋的热闹,而新屋羡慕老屋的清静悠闲。这种想法很有趣。不讨厌那些生硬的水泥建筑,不惋惜那些老屋的腐朽老去。好心情的我,发现着新与旧同时存在的那份别样的美。


前方的石板路突然削尖了脑袋,钻进了一块大石头的缝隙里,这仿佛是一条大蛇突然爬进了一个山洞。在密密麻麻的民居中怎么会有如此巉岩,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显得很神秘,不由让人猜测这石头从何而来。或许是远古时期从后山滚落下来的吧!村民还就势把房子安在它上面。就地取材,在这块大石头上刻上“石桥古道”几个字挺合适的。


前面,石板路缠着一座老屋蜿蜒,留给老屋一个漂亮的弯角。在这老屋的墙上有两个正方形的口子,这是老屋的窗户,它们都有四条木材支撑着,这窗户是一份简朴到极致的美。更让我兴奋的是,透过窗棂,有四扇刷着红漆的玻璃窗视线里出现,这是远处一座新房的窗户。这感觉很美妙。原始古老的窗户以这样的方式包容了新的窗户,这远与近,这新与旧,它们在一起,美得像油画。


沿石板路上去,随处可见被村民废弃的腌塘和纸槽。石桥村自古就是泽雅一个做纸村,旧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是以做纸为生的。建于明代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是石桥纸山的千古遗韵。如今,村里零星几户人家还在做纸,大部分人家的造纸作坊已经废弃。庭院里,石板路旁,田园之上,随处可见废弃的造纸作坊。时过境迁,遗风犹在。


一座老屋的后面,一畦油菜花开金黄,那花枝随风一弯就亲到了灰黑的瓦背。多么像一个顽皮稚童在跟老祖父撒欢亲昵。花影俏丽芬芳,老屋稳重古朴,这组合和谐到极致。


石板路给水泥公路截断了,把石桥村拦腰截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民居密集,上半部分民居零星散落。走过一段公路,再拾级而上,石板路两旁是山园夹着竹林,偶见几座老屋和造纸作坊荒凉着,寂寞着,除了我们,不见其他人影。想必这些居在高山上的村民都搬到山下去了。房前屋后的水竹,那壮硕竹竿在风中扭来扭去,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像极了老屋开启门扉的声音,更添了山野的冷寂。


站在空空没有遮拦的山野上,冷风夹着雨点仿佛漫天撒下一张网,瞬间包裹了我,感觉脸都给风压扁了。万里长空,乌云变换无穷,风云际会。风很大,那些站在高岗上的樟树,叶子似箭一样“嗖嗖”射向四方,漫山遍野都是密集的“嗖嗖”声。这情境仿佛一个发功的武林高手,迎着狂风,须发张扬,发射身上的暗器。


绕过风口,新铺设的石板路在一座老屋旁戛然而止。看来这屋是石桥村最高的一座老屋了,新石板路服务到此为止。有一树桃花在老屋前,风中雨中,黑黑的枝干上花朵缤纷,这是一树的侠骨柔情,属于古耸寨绿林好汉的。

 

古道中:远芳侵古道  青翠接古寨

到老屋旁,古道终于挣脱了新石板路的束缚,抽身而出,潇洒地奔入高高的山野,与天接。这像绿林好汉直奔山野占山为王的气质。但看那一步一回头的蜿蜒间,一路随之花开草绿,又似金庸武侠小说里侠客的侠骨柔肠。


雨,润湿了古道,石阶油亮,泛着光。绿绒绒的小草,还有挺着细长的花径的紫云英,在石阶上石头的缝隙中摇曳,无意有意形成一个绿色的花环,柔柔地圈住石头。一圈,一圈,一圈,一级石阶,三环相连。一级,一级,一级……一条芳草萋萋的古道蜿蜒在眼里,定格在心里。


这情境,容易让人想起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情境。

        陌上花开,岭上草绿,缓缓而行,不想归去,归去!

回望,雨水打湿的古道像一条泛着银光的河流,从云端缓缓流淌下来,润泽之处,草绿了,花开了,一切都苏醒了。此情此景,让人醉了。 


到了那个与天相接的地方,眼前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是一片宽阔平坦的田园,在当地叫“大脑头”,地形就像一个脑门一样伸出来。在平坦的田园中,一块突起的小山包上,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顶天立地的站着。风雨中,浑身充满无穷的力量,筋骨“飒飒”做响;风静时,巍然不动,静观天变,有着王的风范。


站在这里,放眼望去,春天的泽雅山川秀色尽收眼底。山苍子白玉般的花朵一簇簇点缀在墨绿的青山间;这个季节,竹海是五颜六色的,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这生命变化的痕迹,是春天的手写下的一个无人能识又是无人不识的字。远处,一个村庄闲适地躺在大山竹海的怀抱里。村庄下的一畦油菜的金黄,即使隔山隔水也亮了心扉。


转了一弯,古道伸入水竹林。两旁的水竹枝叶交错在古道上方,形成一条幽深的隧道。水竹没有毛竹的沧桑和旷古,却有着毛竹没有的水润和秀气。光使一枚枚竹叶绿得透明而灵动,像一尾尾悠哉在幽幽碧潭里的鱼。 


出了水竹林,古道平缓伸展,一边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屏障,一边是山涧,“哗哗”的水声在耳。雨后的古耸溪水势丰满,山涧里巨石错落。这些怪石就是古耸寨里的雷石阵吗?这溪水野得很,没心没肺的,找着地方就跳下。溪水的顽皮,把憋了一冬的迎春花笑疯了,忘了抽叶子,倒先把鹅黄的花朵毫无保留的绽放了,一丛丛,一簇簇,在山涧边,在飞珠溅玉的雨中。


一条石板桥横在溪涧之上,这是一条两孔石板桥,每孔上有四条石板。走过古朴的石板桥,回望,身后的石板桥连接着古道,如虹一样横挂在青山间,那美无以言表。


古道被公路截断,行走一段,一条单孔古桥横在溪涧之上接上古道。桥边有一颗大树,浓荫蔽桥。这条没有桥栏的石拱桥,桥面只有1米多宽,桥身2米左右,自然粗石垒砌。多么小巧的石拱桥。


到了古双大塘荃溪边,铁拐李坐在石岩上喝酒,让黄牛自管自先走。有三头向上走,有一头还在他身边。酒喝好后,他赶着身边的这头黄牛,急急忙忙去追赶先走的三头牛。路上碰到一位老人,铁拐李问他有没有看见前面那三头牛,老人呆了呆,讲:"牛没看见,倒有三条石板在爬。"只因老人冲了铁拐坡的把戏,牛就再也不会走了,化回石板躺在溪边,后来这地方就叫"三条石"。在三条石溪底,又有一条石板躺着,这就是铁拐李身边的那头牛。另外三条石板,到现在还放在玉丝潭边上呢。


这七条长石板,本来是铁拐李帮助好汉们造寨门用的,因为被凡人识破,到不了寨边,所以山寨一直没有寨门。


站在桥上,看到一个圆圆的山顶在云雾缭绕的云端,那就是传说中神秘的古耸寨了。 

古道终点:云中山寨  美丽传说

古道伸进了田园,看到古双村了,村庄就在古耸寨的山脚。古耸寨高耸入云,在周围比它略低的山头陪衬下,有一种独立高岗的气势。其山形特别,是一个规规整整的圆锥形,象极日本的富士山。古耸寨在当地人称为“寨圈顶”。古时泽雅就在古耸寨下面,旧时就称“寨下”,80年代才雅化为泽雅。


古耸寨至今流传着多个民间传说。传说杨文广站在天长岭头一箭射死古耸寨寨王。这传说近乎荒诞,却让古耸寨添了虚无飘渺的神秘感。


从村边的一条田间山岭迂回过去可以到山顶。那些耳熟能详的传说和山岭两边的梯田和山园构筑了浓郁的田园风光,让人忘了登山的劳累。


登顶了,满目荒草灌木,风吹草低,现发黑的寨墙。寨墙是沿着山顶一圈围起来的,这山的平面形状实际是个椭园形,所以寨墙也围成一个椭圆,寨墙是用乱石砌的,已损毁很严重,有些地方已只剩墙脚了,但保存较好的地段仍然还有3米多高。从这一段可以大体看出寨墙的形状,寨墙的内部高度大约1.5米。据说以前还有人看见过三只香炉、一把斧头、一根门插销、还有一个石脚盂,现在山下的村里,已裂成二爿。听说过去古双村里有个叫林日志的人曾在山寨上住过一段时间。有一天,他自称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告诉他一张药方,药方的内容是:枇杷藤蔓,铁树开花,高山玉田螺。于是他背着锄头畚箕,带上才十来岁正在牧羊的小堂弟,在古耸寨的瓦砾里挖寻玉田螺,结果在水井里挖到了那四十几个黑乎乎的铁蛋。他宣称寻到了救世的良药。又到别处去寻另二味药,不知有否寻到,但从此以后,他身上总带着铁蛋,到处为人治病。有一次,他在寨下村外面的吴芝坑村附近的水井边用铁蛋捣制配药,被路过的国民党军队看见,怀疑是日本人的奸细在水井里投毒,抓他到军营里拷打审问。后来是古耸村里的保长得讯后赶去将他保了回来。


杂草中黑乎乎的寨墙很实在,没有传说的虚无缥缈,不着边际。摸着这些粗糙的墙石,望远,那段神秘的历史也清晰起来。传说那是在南宋年间,一个叫陈献英的女人带着她的五个兄弟从青田沿着大垟官路一路南下,来到当时有黄姓人居住的古耸村,她是什么样的人,因何变故落草为寇,已经无从知道。可以想像她是一个兵败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夫人,或者一个罪官的夫人带着家人逃难到此,等等。当时的古耸一带人口稀少,连绵的群山之间野莽丛生。听当地人说,在丛莽间有一条大垟官路直通温州府。再说,古耸寨具备一个山寨所应该具备的有利地形。它山下的这条官道是温州府通往青田再到南宋皇城临安的唯一通道。从山下到山寨的相对高度有400多米,山面的坡度非常均匀,大约有70多度,从山上往下看,整个山面一览无余,无有任何遮蔽。站在山顶放眼远眺,四面八方的所有动向尽入眼底。东面可以望见从天长岭进入西部山区的必经之地寨下村,再往外是从府城入山的必经之路天长岭,天色好的时候还能望见温州府城的街巷建筑。南面可以望见林垟、庙后、屿山、坑源、库门塘、布袋垟一线,那是从寨下村往西南方向绕过去再到青田的另一条路线,二条路的交汇处距古耸村也就半铺路的距离。如果能在离此只有一铺路的对面金坑垴上也设一个寨,二寨相互呼应,则对这条官路的控制再无任何遗漏。往北循着通向青田的官路可以一直望到永嘉与青田的交界处,地势险要的界牌头,那是从青田方向南下进入温州府的第一道关口。第二道关口就是天长岭,古耸寨正处在这两道关口之关。竖起一面高耸入云的寨旗,让所有在官道上经过的人望之胆寒。还可以在这里打旗语或燃烽火,与金坑垴或其他山寨上的兄弟们互通信号。或者给在山下活动的兄弟们发出指令,指引他们出击或者回营。


古耸寨确是一个天然的营寨,陈献英和她的兄弟们在这里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劫掠从官道上经过的商旅从无失手。也偶有官兵前来进剿,他们或据险固守,或遁入群山之中,基本毫发无损。同时,又有昔日的部属或附近的山民前来投奔,使古耸寨里的人越来越多。陈献英于是决定实施一项长远计划。她令落谷之前做过石匠的几个部属开山凿岩,从山顶的巨崖之中凿出块石,大家一起动手。沿着山垴一圈砌筑寨墙,同时在更加开阔平坦的寨墙和崖壁之间建筑瓦房。这项巨大的工程大约持续了一年时间。工程完工后,古耸寨已成为他们建筑在白云之端的家园了。寨墙砌成后,他们在墙头布置了防御设施擂石。做法是在墙头外方搭一排木架,再用数条捆缚在大石块上的麻绳将木架拉固在墙头,木架上放置乱石,遇敌人攻寨,只要砍断麻绳,木架上的墙石就会塌下去,雷石会沿着山面一直滚到山脚,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在山面上停留。这时,他们手里还有从官兵那里缴获的突火枪。


一批库银的被劫,使官兵下定决心要剿灭古耸寨。但起先几次的失败使他们感觉古耸寨似乎固若金汤。在一筹莫展之余,山里的一个牧羊人向他们献上一条奇计。他们从附近山村里征集了几百头山羊,又令村民赶制了几百盏灯笼。在一个黑夜,点起灯笼,挂在山羊的头颈里,然后驱赶山羊往古耸寨上爬。山寨人看见漫山遍野而来的灯笼,以为官兵乘夜攻寨,忙施放雷石。到天明,看到山面上被砸死的山羊,发觉上当,但他们已来不及准备新的雷石。官兵乘机攻上山寨,寨遂破,山寨人无一幸免。官兵放火烧了山寨里的房屋。驻扎在金坑垴的一个兄弟见古耸寨遇险,赶来救援,也被官兵拦截包围,生擒活捉解往临安去了。


从此古耸寨就空了,成为历史,成为传说。这些传说,如古耸寨上悠悠白云在世上悠悠流传。